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如何让闲置校舍、老旧厂房等“沉睡资产”焕发新生,成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命题。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教师第二党支部以“筑五匠”党业协同品牌为引领,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彭莉妮同志的带领下,立足湘潭本土实际,深入响水乡、昭山镇、鹤岭镇等多个乡镇,开展闲置资源实地调研测绘,用专业匠心为乡村资源再利用“把脉问诊”,以党建红赋能乡村振兴绿。
1.“五匠”领航:以党建“初心”锚定专业“匠心”
“筑五匠”,是本支部立足建筑专业特色打造的党业协同品牌——铸牢“匠心”强技能,将党员教师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硬实力”;锤造“匠师”精服务,以精准测绘、科学规划回应乡村发展需求;精炼“匠才”促协同,联合地方政府、村民群众形成资源活化合力;涵养“匠情”守初心,把论文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砥砺“匠行”担使命,让支部成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桥头堡”。彭莉妮同志作为“双带头人”,既抓支部党建“方向盘”,又领专业实践“冲锋旗”,带领团队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调研全过程。
2.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乡村“沉睡资产”
“闲置校舍的梁架结构是否完好?周边水系对改造有何影响?”在响水乡毛家村,彭莉妮团队顶着烈日测绘闲置小学旧址,团队同志们手持仪器穿梭于教室、操场,详细记录建筑尺寸、结构安全、周边产业布局等20余项关键数据。从昭山镇的废弃农机厂房到鹤岭镇的老旧供销社,团队历时1个月走遍湘潭6个乡镇,完成15处闲置资源的“体检式”调研,建立起涵盖建筑现状、改造潜力、村民需求的“三维档案库”。“每一处闲置建筑都是乡村的‘记忆载体’,我们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守护‘文化根’。”彭莉妮同志的话道出了团队的调研初心——不仅要盘活资源,更要留住乡村肌理与乡愁记忆。
3.党业融合:让“测绘图”变成“振兴图”
调研中,支部创新“党员先锋岗+项目攻坚组”模式:党员教师带头对接乡镇政府,解读闲置资源改造政策;青年党员组建“技术小分队”,为村民提供改造方案咨询。目前,团队已为响水乡闲置校舍提出“研学基地+电商服务站”复合改造方案,为昭山镇厂房设计“文创市集+乡村工坊”转型路径。这种“支部引领、专业支撑、群众参与”的模式,正是“双带头人”工作室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从“纸上测绘”到“落地规划”,彭莉妮团队以“筑五匠”党业协同的实干担当,让湘潭乡村的闲置资源逐渐从“沉睡”走向“新生”。下一步,建筑系教师第二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调研成果与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深度结合,让党的旗帜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用匠心匠行书写高校党建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答卷。

建筑系教二支部彭莉妮团队实地测绘本地乡村闲置校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