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播火种,凉山大地上绽思政之花——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绿荫•推普”社会实践队奏响思政一体化教育协奏曲

2025-08-08 18:31:47 吕雯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师范学院“绿荫•推普”社会实践队为深入推进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 落地生根,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精准对接不同学段教育需求,通过分层施策、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学前、中小学、大学的思政教育联动体系,为民族地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启蒙筑基 —— 访谈园方知现状,幼小衔接筑根基

“绿荫•推普” 实践队成员对盐源县润盐镇杨柳桥村幼儿园园长开展深度访谈,聚焦学前阶段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访谈中,双方围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传统文化浸润、家国情怀启蒙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们详细记录了当地幼儿园在 “游戏化思政”“生活化德育” 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同时针对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痛点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绿荫凉山实践图片1

“我们一直想把彝族文化和品德教育结合,但苦于没有系统方法。” 园长在访谈中感慨,“实践队带来的‘幼小衔接’思路,比如建议用绘本衔接小学德育课,让我们豁然开朗。”此次访谈不仅深入了解了西部乡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现实堵点痛点,为进一步深化中西协作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也搭建起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思政工作的沟通桥梁,更为构建 “幼小衔接” 思政教育链条提供了一手资料,助力夯实思政教育的底层基础。

启智润心 —— 宣讲 “千万工程”,厚植家国情怀

团队成员师范学院 “成蹊” 红色宣讲团团长吴杨璐面向当地小学及初中学龄儿童开设 “千万工程” 主题思政课。课堂上,她以 “乡村蝶变” 为主线,通过对比图片、短视频展播等形式,生动解读 “千万工程” 如何让浙江义乌李祖村实现从 “脏乱差” 到 “绿富美” 的华丽转身。

                 绿荫凉山实践图片2

“吴老师,我们大凉山的村子能像李祖村一样,种满鲜花、盖起漂亮的房子吗?” 课堂上,彝族女孩阿能么空作举着小手追问。课后,孩子们围着成员们,七嘴八舌分享自己的 “家乡改造计划”,有的说要学种果树,有的想当老师教乡亲们读书。一位小学老师感慨:“这堂课让孩子们眼里有了光,知道国家在为乡村变好使劲,也明白自己能做些什么。” 这堂沉浸式思政课将国家战略与少年梦想紧密相连,让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协同增效 —— 深耕思政一体化,赋能凉山育新篇

团队带队教师徐源老师走进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围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领导、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四个一体化”开展讲座。

绿荫凉山实践图片3

他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相契合,结合西昌民族幼专办学特色进行凝练,探索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和第二课堂三融入的课程思政改革路径。充分发挥西昌红色资源富集优势,打造校本特色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全面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推动凉山地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

从学前启蒙到大学赋能,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绿荫•推普”实践队以精准务实的举措推动 “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 在大凉山落地见效。系列活动既尊重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注重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为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思政教育生态提供了生动实践,彰显了高校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责任担当。


责任编辑:余俊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社会实践,对接不同学段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