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党建+科技服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党建+科技服务,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中,围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大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
党建引领,深化林业科技服务。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密切联系学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实际,开展党员教育,立足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求真务实的党建活动。截止到目前,依托党支部建设4处科技小院,有效发挥了党支部科技服务效应。
在袁州油茶科技小院,支部党员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油茶企业、合作社等生产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帮助依托单位申报获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项目、良种良法示范项目等3项,发表论文24篇,获批专利7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项。在新宜吉藠头科技小院,党支部设置了小院党员活动室,开展党员学习和服务交流活动。去年,驻站工作师生累计发表科技论文2篇,授权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件,初步完成地方标准1项,并顺利完成多项市科技局课题验收,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赣州安远县,党支部党员依托合作社,申报立项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项目、良种良法示范项目等课题,为林农增收节支30余万元,帮扶贫困户数十人,有效带动了当地锥栗产业发展。
深入田间地头,提升惠农实效。党支部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为工作方针,始终将加强助农科技服务作为支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支部党员张令、胡冬南、张文元三人被聘为省单位定点帮扶村专家服务团团长,对口帮扶新余市分宜县石溪村等村镇。支部党员多次到当地考查林下经济、蜜桔生产和休闲采摘等工作,为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党支部联合科技小院创办农民田间学校,通过现场观摩、现场学习、现场交流的方式进行农业知识传授,大大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实用性,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乡土科技人才。
支部党员组建科技小院科技志愿服务队
在宜春市,支部党员开发并推广了一批轻简高效、生态优良的油茶生产和采后处理技术,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小院示范培训等各类农民农技培训班,组织专家下基层,开展宣传讲座12场,教授800多人次,现场指导和技术推广10次,到田间地头进行科技服务6次,解答技术咨询2100多次,制作农民培训材料1000套,宣传展板12幅,发布科普视频2篇,建设小院产教融合课程1门。
推动科技赋能,助力产业振兴。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产业振兴紧密结合,鼓励党员在科技赋能产业振兴中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通过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深入企业一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部党员实地走访省内油茶面积超100万亩的9个地级市,调研油茶产业前、中、后端遇到的问题并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意见,总结形成油茶产业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批示。
在赣州上犹,支部党员与当地农林企业长期深入合作,助力赣南油茶效益提升、推动赣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部党员指导江西省金峰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购置油茶采后加工机械,提升油茶果、籽初加工水平,协助申报并获市级油茶采后加工机械购置补助;组织基地油茶技术人员参加省、市油茶技术培训办,提升油茶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油茶种植,茶油加工以及茶油衍生产品的生产、营销推广和销售情况,形成了阿吉叔山茶油网络营销策划方案,助力产品营销。
开办油茶产业培训班
支部党员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帮扶
党建联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教工第一党支部联合林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新余园区党支部,以及3个帮扶村党支部,深度对接地方农业企业,详细了解各企业生产经营、产品研发、技术需求等情况,围绕人才项目合作、产品研发、产学研合作路径等方面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对接,并对企业产品进行技术指导,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校企长效服务机制,为企业创新赋能提供科技支撑。
开展“学雷锋助油茶产业发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以上举措,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强国行”专项行动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惠农实效,推动科技赋能,助力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