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科法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系列活动

2025-07-19 23:00:38 曾子凡

7月15日至18日,盈科法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志愿者走进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实验幼儿园,以“红韵润童心,星火耀未来为主题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系列活动。作为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首站,此次活动创新融合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探索学前教育阶段红色教育新路径,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浸润式”实践样本。

照片1_new

为让红色教育真正走进幼儿心田,盈科法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们提前针对幼儿认知特点精准筹备:法学专业学生主导策划案与宣讲课件设计,确保内容通俗易懂;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优化互动流程,模拟试讲十余次打磨课堂节奏;团队同步备齐红色童谣音频、手工卡纸等物资,布置充满红色元素的多媒体教室,为活动筑牢基础。

活动第一天,“认识你我他” 破冰环节迅速打破陌生感。主讲人隋涵宇用卡通姓名贴引导孩子自主分组,法学专业党员志愿者巧妙融入规则意识教育,让孩子们在有序互动中大胆表达;社会工作专业党员志愿者以 “同理心表达” 耐心回应,“我叫小满,最喜欢红军叔叔” 的童声渐起,孩子们从拘谨到畅所欲言,与党员志愿者建立起信任纽带。

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采用红色经典诗文诵读、《红星歌》演奏等形式,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精神。法学专业的党员志愿者甄选通俗易懂的红色童谣和革命故事片段,组织孩子们进行朗读,童声稚嫩如莺啼,却字字滚烫。社会工作专业的党员志愿者以歌声绘就信仰底色,歌声在教室中久久回荡,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手工折纸环节课中,党员志愿者曾子凡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叠五角星。“小朋友们看这里,先对折,再打开…”6岁的小萱学得格外认真,反复调整折痕角度。活动以创意叠制红军行军包为契机,党员志愿者们俯身下蹲,温柔耐心地为孩子们提供指导。在党员志愿者们的悉心帮助下,孩子们手中的卡纸幻化成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红军行军包,孩子们神情专注,将内心深处对红军先辈的无限敬意都揉进这小小的纸包之中。28名小朋友共完成56件红色主题手工作品,满桌的红像绽放的杜鹃花——那是孩子们用稚嫩小手精心“培育”出的、饱含深情的红。

此刻,红色的记忆不再局限于屏幕上的影像、老师口中的讲述,而是化作了孩子们可触可感、捧在手心的温暖实物,在指尖的细腻触感中,在完成作品时的满心骄傲里,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

“想给红军叔叔的书包里装什么?”在“时空邮局”互动环节,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童真。“装巧克力,让叔叔打胜仗有力气”“装我的画,画里有彩虹和坦克”“装感冒药,叔叔生病就不难受了”。红色记忆挣脱了“听”与“说”的樊篱,顺着指尖的韵律,在“做”的沃土上生根抽芽,在五角星的锐光里闪烁,在小书包的褶皱里呼吸,伴着孩子们的心跳,慢慢鲜活起来。

红色故事宣讲活动中,党员志愿者讲述《鸡毛信》中海娃冒死送情报的事迹,引导孩子们以小英雄为榜样养成勇敢诚信的品质;《那年那兔那些事》动画片段播放时,孩子们被 “兔子战士守护种花家” 的情节打动,家国情怀在无声中浸润。红色知识竞答环节,“红军叔叔为什么要戴五角星” 等问题引发热烈抢答,爱国精神在互动中深化。

红色知识竞答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准备了与红色历史、爱国精神相关的趣味问题,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抢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通过这次活动,红色爱国精神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鼓舞着他们茁壮成长。

 “这种‘浸润式’教育远比单纯说教更具成效!”幼儿园罗老师的评价精准地道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自策划筹备至落地执行,盈科法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党员志愿者们充分整合并发挥专业优势,以青春创意推动红色基因在幼小心灵中扎根生长。本次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系列活动不仅为幼儿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更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深化了对“传承”二字的理解—— 红色薪火,正在指尖与童声里,代代相传。

照片2_new


责任编辑:曾子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盈科法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开展 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