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漫谈”专题讲座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07-01 10:37:49

2021年6月27日上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熊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芒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吴砥教授,在随园校区教科院田家炳南楼602室作题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顾建军教授主持。职业技术教育学、现代技术教育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部分研究生参加了此场讲座。


1.jpg


首先,熊璋教授向我们讲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发展困境与解决策略。熊教授指出信息科技课程起步并不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过于重视技术,缺乏对科学的关注;部分中小学教材简单移植大学学习内容,忽视学生发展规律;情境与案例以城市为主,脱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等。针对以上问题,熊教师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1.将信息科技课程列入国家课程,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信息科技师资队伍;2.对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展开限制,建立社会准入的评价机制;3.建立科学的信息科技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最后熊老师指出课程要具有责任担当与时代价值,课程的实施与落地需要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

接着是李芒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分享。李教授从理论视角出发,对当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指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为教育与技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教育思维方式以教育规律为出发点,而技术思维方式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我们应当让教育思维方式领航技术思维方式,让技术思维受到一定的约束。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但机器人无法替代教师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无法分开。在认知外包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教师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具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是合格的人民教师。


2.jpg


最后,吴砥教授们阐述了他对信息素养的见解。吴教授指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安全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我们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同于信息技术素养,而应当重视全维度的培养。当前人工智能课程发展迅猛,但存在超前教育、数字鸿沟等关键性问题,学生素养的培养不能拔苗助长,要遵循人的成长的基本规律。此外,吴教授告诫我们不要被很多名词迷住视野,要把握住其中的主线,理清脉络,正确认识信息素养。


3.jpg


在提问交流环节,在场的研究生就智慧课堂的理解推进、工具与教育的关系、人工智能课程需要关注的方面等问题向各位老师请教,老师们耐心地一一解答。最后顾建军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简要总结,指出三位教授从理论到实践,从课程到核心技术素养、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做了深刻的漫谈和阐述,我们要在其中领略到思想的力量、批判的力量、关怀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者,作为教育人,我们应当直面现实问题,充满对学生、社会、教育的关怀,体现教育人格,营造积极的教育文化,体现对现实的关怀与关心,具备教育使命感。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熊璋教授、李芒教授、吴砥教授在南师大随园校区作题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漫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