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蕾,女,汉族,内蒙古农业大学在读博士,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委员,1997年2月出生,202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片1
图片2
恪尽委员职守,建设样板支部
自担任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以来,王晨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她严格按照组织程序,细致做好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流程规范、材料完备。她还注重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积极反馈党员意见建议,营造了团结进取的支部氛围,极大地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申报及培育建设“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的过程中,王晨蕾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申报初期,她整理汇编支部及支部成员近3年重大奖项支撑材料,参与撰写申报书,精心提炼支部特色亮点。在培育建设过程中,她协助支部书记策划组织专题研讨、红色观影等多形式学习活动,认真准备学习材料,带动支部党员共同提升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并协助支部书记成功组织了“1+N”共建、博士大讲堂、红色基地参观等特色党日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显著提升了组织生活的质量和实效。此外,她还参与党支部构建“政治引领-监督管理-服务育人”三维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博士生党支部成员教育管理工作规程》、《博士生党支部例会工作制度》、《博士生党支部联系服务师生制度》等10余项。
争创科研先锋,服务社会民生
作为一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王晨蕾将党员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融入科研实践。她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和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关键技术,选定肉品科学为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她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展现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韧的探索精神。其课题“基于AMPK途径探究乳酸菌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获批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在主持项目期间,她依托农业农村部生鲜牛羊肉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带领团队成员7人,驻乌拉特中旗养殖场90余天,系统探究该地区地理标志—二狼山白绒山羊的宰前生理变化规律,在屠宰后建立涵盖屠宰性能、风味指纹、营养图谱的畜牧业数据库。这些珍贵数据目前已写入地区基金项目报告,被当地龙头企业直接应用于生产流程优化,延长了羊肉货架期,有效带动牧民户均增收。在当今环境恶化,草场退化的形势下,她依托乌拉特后期科技小院,与肉品与技术创新团队的成员一起,对比放牧、圈养不同方式下羊肉的营养成风、风味特征等肉品质指标,并探究肉品质形成机制,旨在开发出适宜当地环境的高效养殖技术,解决草原羊饲养模式转变带来的挑战。此外,她还多次与导师一起,拜访内蒙古各旗县的企业、工厂,宣传相关专业知识,参与牛羊肉产业调研,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升级建言献策。她注重团队协作,乐于分享,主动帮助同学解决技术难题,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赢得了广泛认可。研究生期间,她参与开发的发酵羊肝酱产品在“安琪酵母杯”全国大学生创新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作为优秀青年汇报人参与了多场国内大型会议,并于2025年成功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王晨蕾同志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学术科研、务实的党务工作和无私的奉献服务,生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风采,充分展现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党员群体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