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体育课程改革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关键环节。需注意的是,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在教学内容中简单地加入一些思政元素,而是要将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之中,多形式、多角度地实现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训练、运动竞赛和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
客观认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掌握高校思想阵地话语权的现实之需。党的十八大以来,日趋复杂的国际政治、文化环境时刻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住青年一代在思想领域的话语权。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由此,“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成为高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广泛共识。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筑牢思想阵地话语主权的思政教育之责,而这也正是构筑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学校体育不仅能强健学生的身体,还能磨炼他们的意志、健全他们的人格。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挥体育的“育体”功能,还要开发体育的“育德”功能,把思政元素渗透于体育教材开发、课程实施和考核评价等各环节,实现体育的全面育人。
三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需要。现阶段,我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2019年,为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的、任务及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实现体育强国梦,归根结底还是要靠青少年。开展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并指引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与现代并行,扎实开展国家认同教育
一是传承和弘扬传统体育,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受民族文化整体观思维的影响,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往往蕴含有哲学、文学、医学、美学等元素,从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入手,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更能看到一个交错的东方文化集合体,它是诸多东方文化的总和。因此,以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手段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对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是创新和发展现代体育,构筑民族情感家园。比如,中国的申奥历程不仅仅是个人展现能力的舞台,它更多凝结了国家形象、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诸多元素,对唤醒人们灵魂深处的“家国情怀”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观有着积极的影响。而立足于此的现代体育文化教育则更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家国认同,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效用,进而深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育人水平的提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