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当生态美育遇上非遗技艺:莆田学院环生院开展油纸灯制作进社区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19 19:49:17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提升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0月1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美育进社区之从植物到非遗”油纸灯制作活动在凤达A活动室热烈开展。

图为合影

图为合影

据了解,油纸灯笼集绘画、书法等艺术与扎、制、编、糊等工艺于一体,应用于莆田传统民俗各个方面。从天地灯、宫庙灯、宜居灯到结婚灯、寿灯,每个简单的图案和色彩,或来自遥远的民间传说,或蕴涵着设计者的巧思,传递着美好的愿景。2018年,油纸灯笼制作技艺被列入莆田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活动邀请蔡式剪纸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蔡明辉来到现场,通过教授油纸灯制作技术,将生态理念、实践理念与非遗文化传承巧妙结合,为大学生们上一堂沉浸式“生态+非遗”实践课。

活动现场,蔡明辉手持竹篾认真地向大学生们讲解油纸灯的制作过程,从贴油纸,晾干,剪纸到上色,每一步都充满匠心和创新。“油纸要顺着灯架弧度贴平整,边角处用少量米糊固定,这样晾干后灯身才会挺括。”他一边讲解,一边快速完成一盏灯的油纸裱糊,随后将其放在通风处晾干,“趁着油纸晾干的间隙,咱们可以动手剪纸,剪好的图案待会儿就能贴在灯身上做装饰。”

图为老师讲授油纸灯制作过程

图为老师讲授油纸灯制作过程

在蔡明辉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培育油纸灯制作技艺。大家先小心翼翼地将油纸贴合在自己编织好的竹篾骨架上,仔细抚平褶皱;待油纸灯笼初步成型送入晾架后,便即刻执起剪刀,围绕“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这一主题,全神贯注地设计、剪刻剪纸图案。顷刻间,一张张承载着真挚祝福的灵动剪纸,便在他们的指尖诞生。待油纸完全晾干,同学们又拿起调好的天然颜料,为灯笼上色:有的用蓝草提取的靛蓝色涂满灯身,再贴上白色剪纸,形成鲜明对比;有的则搭配黄、绿等植物颜料,绘制出山水、花卉等图案,让油纸灯兼具色彩美感与文化韵味。“从贴油纸到剪纸,再到亲手上色,每一步都充满新鲜感,尤其是将对祖国的祝福融入进去,特别有成就感!”来自应用化学专业的李锦烽同学举着自己完成的作品,兴奋地与周围的同学分享着他的创作思路。

图为非遗油纸灯制作现场

图为非遗油纸灯制作现场

        活动尾声,同学们手持亲手制作的油纸灯合影,暖黄的灯光透过色彩斑斓的油纸和精致的剪纸纹样,映出各异的文化特色,既有山水之韵,更有民族之美。一盏盏油纸灯,不仅承载着千年非遗技艺和实践精神,更凝聚着环生学院师生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共同守护,书写着莆田学院“科研为基、生态为脉、团结为魂”的育人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建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莆田学院开展油纸灯制作活动,非遗传承人蔡明辉授课,同学们融入爱国情制作出精美油纸灯。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