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绿水青山美丽中国 培养强农兴农专业人才
资源与环境院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其历史可追溯到1946年山东省立济南农业职业学校设立的土壤肥料专业,1948年山东省立济南农业职业学校并入山东省立农学院,创建农化系,招收农化专业本科生,1999年改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复合应用型专业, 2019年入选山东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满足国家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求,学校于1985年创建土地资源专科,是我国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之一,1993年在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下设土地管理方向,1994年升为本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批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共建中英土地资源管理合作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于2017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群建设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于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专业。
长期以来,资源与环境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以本为本、三全育人”为教育核心,以“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全面深化专业教育和建设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优化教学保障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坚持以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激发专业建设新动能
1. 深化教育理念变革,扎实推进“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依据专业认证标准,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科研、生产、实践“四结合”的教学模式,深化了理论学习、校企(政)联合、三能力培养和四重保障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密切与产业深度对接,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促进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推进“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资源管理专业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 依托课程思政,强化“三全五育”人才培养效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本为本”为核心,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强化“三全育人”模式。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每门课构建8个以上的思政案例并无痕融入。“土壤地理学”入选校级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全面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用足全员资源,邀请党政干部、辅导员、专家和校友等深入课堂为学生讲党课、形式政策、专业发展等;深化全过程育人,充分利用理论、试验、实践和综合实习等教学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利用辅导员指导、学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德、智、体、美、劳的“五育”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源,推进全方位育人效果,坚定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理想、学习信念,培养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动高效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方法的丰富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一流课程的打造是专业建设的需要,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课程建设的内涵,注重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探索线上线下混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者,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重视课程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通过学校和学院解决建设资金,完成了多门一流课程的打造,提高了教学效果。《不动产评估》《土壤学》《土壤与肥料学》《馒头山野外土壤虚拟仿真综合实习》等课程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一流课程。
4. 协同信息传统优势,提升多元化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较多。针对学生玩手机、“低头族”等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雨课堂”、“学堂在线”等教学新工具,同时依托“智慧树”、“中国大学”等高校在线课程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了“土壤与肥料学”和“土壤学”2门优质慕课,同时“土壤与肥料学”荣登学习强国平台。有效推动课程上线,促进核心课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同时,学院积极落实课堂考勤和“手机入袋”管理制度,让学生抬头听课、低头写笔记,实现了传统课堂和信息课堂的无缝衔接,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提高教学效果。
5. 融合理论实践训练,加强实践创新协同育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生产问题为导向,攻克产业发展“卡脖子”难题。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把其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业实践技能大赛。广开实验室资源,开放学院教学实验中心部分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筹备相关仪器设备,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应用。近五年来,设立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余项、校级SRT项目400余项,专业三分之二以上同学直接参加了各个项目。
二、坚持以强化团队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发展新高地
1. 立德树人,锻造高尚师德师魂。大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六项学习、四个坚持、四个提升”的工作特色,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党支部获批建设全国新时代高校双创工作样板支部,1名青年教师支部书记主动参加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被“灯塔在线”报道。1人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人获泰安市先进工作者,1人入选农艺学全球高产作者第55位,1人获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3人获省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泰安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标兵等称号,1部党课入选泰安市百部精品党课,3名教师获评山东农业大学最美教师。
2. 引育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构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制度体系, 营造各类人才都能发挥作用的和谐环境,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一对一”指导帮扶;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推行新进教师培训、督导制、听课制度,设立专项资金作为新进教师听课补助,助力站稳三尺讲台。两个专业有54位专职任教师,96.97%具有博硕士学位,36.4%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产业领军人才、青年“泰山学者”等省级人才5人。
3. 建设平台,保障实践教学质量。依托学院优势特色学科,建好国家级平台,改善实验条件,丰富实验内容,优化实验室功能,遴选实习路线和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验教学、野外考察实训。充分利用两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实训基地,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保障学生实践质量。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纳入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建土肥资源利用生物学检测、环境治理工程、资源环境信息3个实验室。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实践育人基地22处,“馒头山野外土壤虚拟仿真综合实习”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开放办学水平。与美国农业部国际肥料发展中心、佛罗里达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签约共同建设肥料发展国际合作中心。先后承办第四届中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第二届生物炭和新兴物质的应用和影响国际研讨会等活动。教师参加国内外科研学术会议200多人次,近90名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举行学术报告。
5. 构建机制,提高课程授课质量。由学院领导、教授委员会成员、专业主任组成专业建设队伍,按照教师承担的课程,建立系、教研室、课程组、实验教学中心“四位一体”的多层级基层教学组织,健全基层教学组织体系,保障教学督导制度和定期教学研讨的实施。利用每周二下午时间开展讲座、观摩、研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坚持以优化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专业培养新水平
1. 把控督导重点,推进高质量教学过程。坚持高质量人才培养需求导向,立足“固思想、提质量、控细节、重反馈”工作原则,将思想教育和教学过程协同推进。依据学校相关文件,强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校外平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开展校院两级督查,实行“学校-学院-学生-平台”四级反馈工作机制,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效激活各级上下衔接活力,引导“教师-学生”双核要素参与教育过程,培育良好的发展生态,整体高质量推进教学过程。
2. 推动协同互作,健全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本为本”、学院为主体,学校和平台(基地)多部门协同互作,校企牵头,建立平台参与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大工作督导力度,协调解决问题。校企各督导部门履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准则,加强产教研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保障人才质量培养体系顺利运行。
3. 监测教学动态,构建教学全流程质保体系。为解决“灯下黑”问题,构建决策管理、质量监控、评价激励和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召开校企平台督查工作会议,其中每学期校院两级督导巡课、查课、听课100余次,进行不定期的监控抽查,实现对教学运行过程监控和评价的全覆盖。大量收集学生建议的教学信息,实行“校院-老师-学生”多级反馈循环机制,提高教学全过程质量,确保教学改革成果落到人才培养实处。
4.完善育人模式,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建设了400余平方米的“七色土”大学生创客驿站,以学科为依托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组建了以金田雏鹰为代表的山东省优秀科技创新社团,学生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励2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两个专业就业率分别为92.39%、90.26%。
新时代、新征程。资环学院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把资环学院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院,为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