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值建党百年,为实现党建联动区域化、促进党史教育机制化,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举办签约共建仪式,开展建党百年专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在学思践悟中传颂先辈故事、坚定理想信念。上外英院龙陵青年志愿服务队从译介角度进行实践,讲演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积极推广文化译介新理念,助力红色文化“走出去”。
2021年4月17日,英语学院特别邀请到杨祎辰、汤敏、唐一辰、程颖洁、曹思宇五位老师,就上外英院龙陵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前期翻译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指导,同学们受益良多。
教师点评指导
01 杨祎辰老师
杨祎辰老师主要从 “警惕‘似是而非’ ”、“重构故事”与“诗歌翻译”三个角度对翻译项目进行了点评,她指出:
一、在译介过程中,译者应当警惕所选词语的内涵,某些看似合理的表达在英文中并不合适。
二、在红色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保证叙事效率,并对无法“直译”的部分进行重塑,在翻译中重构其逻辑。
三、译者在诗歌翻译中应以交流效率为先,同时兼顾审美效果。
最后,杨祎辰老师就译文中的遗留问题与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
02 汤敏老师
汤敏老师的分享主要围绕“了解你的读者是谁”、“译者的自由与束缚”、“翻译不止于文字本身”三个方面展开。老师首先阐释了翻译读者与传播媒介的重要关系——受众决定翻译模式。在第二部分中,汤敏老师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译文变得简洁准确,同时也强调了查证对于译介的重要性。汤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翻译实践中,应当注意原文逻辑的梳理和措辞情感的把握。
在分享最后,汤敏老师建议同学们养成查阅平行文本的习惯,不断训练思维方式、提高翻译素养。
03 唐一辰老师
唐一辰老师在分享中首先借助翻译作品中两组词语搭配的实例,介绍了在翻译时如何通过词语的使用范围确定搭配方式,并在之后论述“模糊与精确”叙述时,再次强调选词与连接词所具备的不同表达效果。随后,老师通过对中英文“竹式”与“树式”语言结构的比较介绍了两者的异同。此外,唐老师还通过平均句长与类符形符比的分析,介绍了如何通过句式变化实现翻译语言的转变。
最后,唐老师以Peter Newmark的 “A translation is never finished” 为结语,勉励同学们再接再厉。
04 程颖洁老师
程颖洁老师的分享以“比较与借鉴”为中心,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专有名词难以翻译”、“译出语的相关语境不符”、“英烈事迹的发生背景交代过少”、“烈士生平与人物故事之间切换突兀”等。随后,程老师将志愿服务队翻译稿与“Tolpuddle Martyrs Museum”官方介绍相比较,从地点的简明勾勒、“简短但不简单”的背景介绍、人物生平与故事间的自然过渡、表达方式的借鉴四个方面对译文提出改进建议。
05 曹思宇老师
曹思宇老师以解决“特殊话语系统对于辞格翻译策略的影响”、“基于‘在场’交流的文化译介和语体切换”与“具体场景的再现与译文的逻辑自洽”三个问题展开分享。曹老师首先通过分析话语系统特征,强调了辞格使用与翻译策略的调整,随后就陵园展馆解说内容的语体特点提出了使用书面语体、注意语体切换与自然衔接、注意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等建议,最后对官方译名、组合名词、夸张手法的翻译方法做出补充。
同学感悟
于敏
我自己在翻译的时候只考虑要将内容具体化、客观化,删除一些无谓的修饰语,力求使读者看懂每句话的意思。老师们指出了许多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给了我很多启发,包括找出原文的线索、重构故事以保证叙事效率,根据读者的身份选择文字的表述方式,调整译文的措辞色彩,省略与合并高频名词,借鉴平行文本的写作,选择合适的辞格翻译策略等。由此,我意识到红色文本的翻译有其独特性,一味追求准确与通顺是不行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将以上种种考量融入实践,红色文化才能够真正走出去。
王智伟
老师们精彩详实的翻译点评让我深深意识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要落实在每一句译文、每一个标点。作为翻译者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更要考虑外国受众的阅读体验,对原文进行必要的增删和叙事的梳理。要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我们上外学子的历史使命,更是对我们翻译技能、跨文化实践的最大考验!
孙雪
这次翻译修改真的是收获满满,不仅发现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也学习到了解说词翻译的特点。在老师的修改翻译中,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源语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合,汉语通常喜用流水句,但在汉译英过程中应梳理出逻辑,结合上下文,让信息点集中起来,以提高交流效率。其次就是选词的问题,文中有一句提到“宣传抗日”,我当时直接把“宣传”译为了“promote”,老师改成了“advocate”,因为“promote”有一种促成、激化战争的意味。最后,要考虑到目标读者或听众,很多中国的专有名词或文化负载词外国人是不了解的,因此在翻译时要忠实准确,如我把“救亡长征团”译为了“Long March for National Salvation”,修改后译为“a team entitled ‘Long March for National Salvation’”,把“团”这一属性译出,使外国听众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
百年如咫尺,几度忆蹉跎。建党百年,初心弥坚,英华学子响应时代号召,用专业技能促进红色文化传播。感谢英院专业教师们精心准备、细致批注,为志愿服务队翻译作品进行指导与点评,带领同学们在文稿翻译中感受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个春天,英华学子与龙华英烈“译”见如故,在今后的日子里将再接再厉,以更加专业的姿态拥抱红色文化,传颂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