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光阴如水载旧情,诉语留声忆青春。本期“留声机”为大家放送英院毕业生陈安安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珍藏的声音。
陈安安,翻译专业,毕业于2018年。大学期间曾获得英语学院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全额奖学金,在英国皇家霍洛威大学出国交流半年。2019年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硕士学位,现在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高等教育学的博士。
不知不觉从英语学院毕业已经快四年了,虽然心里觉得自己还和大学的时候一样年轻,但每次翻到过去的相册,看到自己和老同学们曾经那么稚嫩青涩的脸庞,也不得不承认,时间已经带着我最好的四年缓缓流逝了。回想在英院红墙内经历的点滴往事,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但又好像在脑海中蒙上了一层暖色调的滤镜,就如同在英院小花园里看过的无数个日落那样,成为了记忆里最美的点缀。
英院所带给我的,也是让我最受益匪浅的应该是扎实的基本功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虽然现在我已不在语言领域学习,但英院的多学科魔鬼训练、专四专八考试的大浪淘沙, 成就了我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优秀英语能力。如今,每当工作时的同事或者我英国的博导夸赞我英语很好时,我都会非常地骄傲而得意说,因为我是上外翻译专业毕业的啊!
图为陈安安获得英院公派留学资格,在英国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拍摄
同时,我仍然记得当年我在英语学院参加了各类学习活动、比赛和项目,有英语配音、演讲比赛、口译大赛等等,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大一下学期时参加的research project调研项目大赛吧。
图为陈安安所提及的research project合影
当时我和我们班里的小组成员们想要去调查关于上外学生对上外食堂的看法及背后原因,那是2015年,食堂开放了两层楼,菜品的选择相对也比较单一。所以你应该知道,作为老学姐,看到现在上外学子们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价格优惠又好吃的美食该有多么羡慕了吧。记得当时我们小组花费了无数个日夜去撰写英文的文献综述、采访稿、调研大纲、然后在学生群中发放调查问卷、利用上课间隙时间去采访食堂工作人员,晚上再回寝室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样的经历让我们作为大一新生了解了做学术科研的基本过程,培养了我们的调研能力,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同学和班导之间的友谊和默契。最终我们的project以一分之差获得了全院的第二名,我们非常兴奋地把奖状贴在了寝室门的玻璃窗上,一贴就是四年。记得毕业离开宿舍的那一天,我们很默契地谁都没有把奖状撕下或者带走,我们都暗自希望下一批住在这个寝室的还是英语学院的学妹们,让她们延续我们的青春和热爱!
图为陈安安参加英语学院活动
他们都说,母校就是你自己可以批评,但坚决不许别人质疑的地方。但英语学院对我而言,是永远舍不得批评的地方,在我心里,那是家、是桃花源、是青春、是托起我展翅高飞的风、是希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