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英华青年说 | 2022“致远计划”实践项目总结(下)

发布时间:2023-05-26 16:12:23

为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应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殷切期望,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聚焦党的二十大之后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聚焦乡村和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通过社会观察和亲身实践,深入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展了以“青春奋斗·行稳致远”为主题的2022“致远计划”实践大赛本次致远计划实践大赛中,英语学院共有29个项目顺利结项,其中有3个项目荣获校级一等奖,5个项目获得校级二等奖,18个项目获得校级三等奖,3个项目获得校级优秀奖。

本期推送将围绕“体悟红色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分享14组项目团队的优秀社会实践成果。


#01

重走红色轨迹,延续红色精神——以动画交互形式呈现建党历程

项目负责人:李雪晴

指导老师:蓝茹

团队其他成员:吴雨纯,欧扬,梅景程

获奖情况:校级一等奖

项目简介

在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背景下,结合红色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与过去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重走红色轨迹,结合上外“多语种+”的学科优势,以动画交互形式呈现党史,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响应总书记的号召,争做党团精神的传承人。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2

红色文化“走出去”——以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英语译介为例(故事篇)

项目负责人:严婷文

指导老师:李秀秀

团队其他成员:陆蓓妮,万钊如,刘芸,阮桢如,李欣颖,顾睿瞳,任艺玮,经晶,叶旻玥,王诗婕,陈爱琳

获奖情况:校级一等奖

项目简介

该项目基于学院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和徐汇区政府的合作,发挥语言优势,进行中国共产党人故事的国际化译介与讲述。项目前两季制作双语视频及推文“龙陵x英华青年说”人物篇11篇,文物篇15篇。本期以“龙陵红色故事篇”为主题,结合龙陵馆藏的艺术展品和诗文介绍历史事件和红色事迹,完成双语推文8篇,英译红色文化解说稿累计4.2万字。坚定信念,专业铸魂,探索红色文化传播双路径,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3

当年轻人遇上红色文化——“多语种+”或可成为解决方案

项目负责人:曾佳惠

指导老师:张绍铎

团队其他成员:张琳洁,蒲随心,林衍辰,郑亚敏,张子墨

获奖情况:校级二等奖

项目简介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这一重要历史时间节点,本团队通过调查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探寻影响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态度及其原因;结合上外“多语种+”特色进行社会实践,找到更受年轻人欢迎、更有效的红色文化推广之路。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4

追根溯源寻党史,青年领头共学习

项目负责人:许一诺

指导老师:蒙象飞

团队其他成员:葛星辰、洪浩善、李逸晨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背景下,为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和传统,提高历史意识和责任感,激发新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精神,本小组以“探寻党史遗迹,传承红色经典”为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探究。实践结果以研究论文、推送、微课视频等形式呈现新青年对党史的认识和思考。

#05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叠石桥家纺和曹县为例

项目负责人:张钰嘉

指导老师:孙麟

团队其他成员:黄薇蓉,杨韫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发展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本项目主要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之间逻辑关系;对例中两地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给出破解困境的路径。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6

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探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程

项目负责人:陈奕萱

指导老师:周小舟

团队其他成员:李若彤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从北京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出发,以场馆为基础,深入探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历程,通过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公众号实现了线上参观。项目组成员从线上展览的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杂志与相关报刊杂志中获取了基本信息,并结合电视剧的演绎与对应的历史知识,撰写了实践报告。本项目的调查跨越时间与空间,探究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历程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这一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普及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红色历史,并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7

石库门的声音——一大会址的多语种微团课

项目负责人:施喻晗

指导老师:曹原

团队其他成员:朱嘉宜,徐典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这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党史,为传承党团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来自三个不同学院的语言类学生,项目组成员选择以“石库门的声音——一大会址的多语种微团课”为主题,以视频为载体,依托上外“多语种+”学科优势,结合所学的英语、日语、法语三门不同外语,利用身边的红色场馆资源,以亲身实践为方法,以社会服务为宗旨。查阅资料,采访老党员,拍摄微视频,并用汉语、英语、日语、法语四种语言制作字幕以及录音,讲解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同时,制作微信公众号推送,以图文形式为主,辅以视频、答题等方式,呈现百年党史,传播红色文化,以多元模式助力理论知识学习。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08

探究红色影视走进思政课堂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

项目负责人:方可怡

指导老师:孙秀丽

团队其他成员:王双恬、柳依依、王义芳、韦子悦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近年来,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积极地进入了思政课堂。本项目组主要研究红色影视进入思政课的作用和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

#09

探索红色场馆参观新模式——以上海部分红色场馆为例

项目负责人:李婕馨

指导老师:曹原

团队其他成员:沈瑷琪,邢钰,张嘉琦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团队通过走访上海红色文化场馆,了解、感悟红色文化内涵。为了更好地在不同群体中宣传上海红色文化,本项目探索红色场馆参观新模式,打造红色文化ip,尝试提出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等多个重要红色场馆一体化,提出“一体化,多站式”的参观模式,带动不同群体参观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以达到扩大红色文化宣传面的目的。


#10

发世界之声,讲中国故事——用世界语讲述电影中的中国故事

项目负责人:祝徐阳

指导老师:周天豪

团队其他成员:戴轶韬、贾若、李袁媛、徐喆阳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世界语是一门越来越被关注和接受的语言,然而中国对世界语的了解还相当有限。本项目的提出旨在以一种新的方式讲述电影中的中国故事,通过公众号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与世界语。世界语初衷是爱好和平的语言,我们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宣传出我们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心系世界的精神面貌。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11

构建上海红色云展馆的探索

项目负责人:杨辰怡

指导老师:于新娟

团队其他成员:高浩源、付雨欣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结合我校“多语种+”的学科特色,本小组于2023年1-2月间进行“红色云展馆”微信公众号运营。根据1-2月间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上海现有的红色场馆选定主题,以中英双语开展上海“云展馆”系列主题推送。希望向社会公众介绍上海红色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的宣传力与影响力。在引导当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同时,向世界朋友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12

红色文化“有活力”——探究AI绘图、3D建模与多语种介绍相结合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功效与意义

项目负责人:顾亚男

指导老师:蔡佳颖

团队其他成员:孔瑞文、罗鑫宇、杨子裕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着眼于当下信息科技发展形势与年轻人感兴趣的领域,以AI绘图、3D建模为切入点,将二者与红色文化宣传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感染力度。本项目通过线上问卷广泛收集意见,以AI绘图、3D建模与多语种介绍相结合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探讨该形式在未来投入运用的可能性和效果。项目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制作视频样例或文章样例来展示本项目的运行机制和呈现效果。本项目旨在探究能与当今信息科技时代特点相结合的传播红色文化的有效形式,为将来的红色文化传播做贡献。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13

浅谈左翼文化,深究左翼精神

项目负责人:方思媛

指导老师:于新娟

团队其他成员:叶璇

获奖情况:校级三等奖

项目简介

本项目通过研究左翼文化代表人物的个人经历、事件和贡献,深入探究左翼联盟的光辉历史,挖掘左翼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在代表人物的研究方面,我们通过讲述鲁迅、瞿秋白和茅盾三位左翼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的生平、加入左翼文化运动的动因和对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呈现了个体贡献背后的左翼文化运动的恢弘诗篇。同时也对左翼联盟的光辉历史展开一定程度上的叙述,深掘左翼文化以及左翼精神的魅力。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14

观红色景点,学红色精神

项目负责人:梁雨涵

指导老师:赵阳

团队其他成员:宦梦瑶、张之鸥

获奖情况:校级优秀奖

项目简介

为了发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本项目组选择参观各自家乡的红色地点,其中包括西柏坡纪念馆、扬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和孙中山纪念馆。在这些红色景点中瞻仰先辈遗迹,感受红色氛围,将红色文化与地域记忆结合,使红色历史更为生活化和具象化。同时通过三地红色记忆的探寻,激励吾辈大学生砥砺奋进,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英华学子在实践中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用行动诠释了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青春如初春,如朝阳,

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吾辈青年风华正茂,当将小我融入大我,

且思且行,发光发热。

以青春之热血,

赴实践之征程;

以吾少年之意气,助力祖国万里恒昌。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围绕“体悟红色文化”和“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分享14组项目团队的优秀社会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