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劳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谋求发展的基本方式”,能够创造价值、提升自我的劳动,是每个人生活中必不缺少的一部分。从人类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对劳动的理解,到如今的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劳动的联系,我们不难发现,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靠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值此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推出2024“英华”劳动教育月系列活动,将劳育实践与党团建设相结合,深入社区和乡村基层建设,培养师生们的劳动奉献精神,传承文化与非遗之美。
稻米,作为一颗神奇的种子,萌发于东方,滋养了大半个星球。稻作民族,以群体之力耕耘,也获得丰厚回报。它朴素平和,衬托万千滋味,也绚丽百变,塑造多彩的形态。一粒稻米的成长之旅,缘起松江,通向世界。
1#
津津乐“稻”
“浦江之首”劳模讲座
时间:2024年5月上旬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
内容提要:
曹林坤先生是2017年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是2018年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还是2021年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和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他具有极强的新技术、新工艺意识,十年多来,潜心钻研农业管理和机械发明,从一个农业机械方面的门外汉,成长为拥有2项专利发明的“林坤机农互助点”带头人。曹林坤先生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通过自身努力,持续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水平,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专家。“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苦练农业功中,他在物质与精神上都变得富足。
学院将以“头雁讲堂”党建特色品牌活动为引领,邀请松江“新源村”劳动模范曹林坤先生面向英华学子展开讲座,以水稻等田间地头的农作物为例,讲授播种知识,通过他的讲述,英华学子将进一步掌握到从播种到收获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
以米之名,旧识与新友,在熟悉的谷物里津津乐“稻”,开启以水养“稻”的新鲜与畅快。
2#
以水养“稻”
“浦江之首”劳育基地水稻种植
时间:2024年5月下旬
地点:松江区“浦江之首”
内容提要:
“浦江之首”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境内,地处上海黄浦江零公里处,有来自江浙蜿蜒而来的斜塘江、圆泄泾两水在此处汇集,形成一块三角洲形状的宝地,也是江南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长三角文化的融合之地。松江的水稻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受黄浦江保护水资源滋养的同时,青紫泥土壤肥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加上光照充足、气候适宜,由此赋予其天然的生长优势。
英语学院项目实践组依托“浦江之首”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点共建实习实践与劳动教育基地,划分“SISU试验田”,启动播种仪式,项目实践组将定期对大米的种植进行养护,贯穿从种植到丰收的整个过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广普及种植养护稻米的相关农业知识,体验集观摩、实践与互动为一体的田间课堂。
水稻的每一次分蘖长粗,抽穂填浆,也无一例外映射在三餐里,“稻”的力量来自于播种的希望,也延申在传递的温情里。
3#
“稻”亦友道
上林社区蔬菜苗圃种植
时间:2024年5月
地点: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上林社区
内容提要:
乡村振兴旨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的全面振兴,推进城镇化与共同富裕。为了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深入基层,加强与社区的交流交往,2023年11月3日,英语学院党委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上林社区合作建立劳育实践基地。种植地位于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天台,视野开阔,光线充足,可种植包括上海青、菠菜、草莓、鸡毛菜、大白菜、黄心乌、芹菜、生菜、香菜、茼蒿等各类蔬菜。英语学院2023级党章学习小组将围绕理论培训主题陆续开展蔬果养护活动,并撰写观察日记。蔬菜成熟后,党员、团员代表将和社区工作人员带着新鲜蔬菜一起走访孤老户进行慰问,传递温暖和关爱。
土地带来了力量和支撑,与大自然的接触仿佛与时光共舞,不断自我思考,不断前行。
4#
“稻”香阡陌
与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劳育共建活动
时间:2024年5月中旬
地点: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提要:
英语学院将带领各级优秀学生代表赴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将深入学习农耕理论知识、园艺设计、花草种植等项目,参观与现代农业技术相关的智慧农业工程。此外,同学们也会将学到的理论进行亲身实践,包括花草修剪、园艺种植,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通过两校的劳育共建活动,英华学子们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品质,感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双方劳育实践的深度合作,真正达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
无论是在阡陌间精耕细作,还是在作坊中描绘挑染,手法不同,姿态有别,但每一滴汗水都会被赋予审美的形态,是稻米民族共有的传统。
5#
“稻”气长存
一站式社区开展劳育工坊
时间:2024年5月中旬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
内容提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劳动育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英语学院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劳育工坊为平台,引领师生了解松江的地域文化,感受扎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同学们参与热情,进一步增强凝聚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当艺术扎染和劳动实践产生碰撞,中华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审美情趣相结合,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得到锻炼,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与发展,传统特色非遗文化的普及面不断扩大,由“染”而生,妙“布”可言。
不论是农作技艺的传续,还是传统文化技艺与自然的协作,一粒稻米带我们见证时间的更替与劳作的轮回。百样米养百样人,稻米被人类驯化,也塑造了人类。一粒稻谷中,有四季风土,大地轮回,也看得见穹顶星空下的每一位英华青年。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敢于梦想的底气,勇于义无反顾地拒绝平庸,怀揣着激情澎湃的热爱,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用炽热年华勾勒人生理想。
当五一劳动节遇到五四青年节,当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在劳作中探索远方,劳动精神和青年精神兼容并济,成为滋养青年力量、赋能青年成长的伟大土壤。欢迎英华学子们积极参与到2024“英华”劳动教育月的系列活动中来,在劳动中坚定信仰,在大地上写下诗与远方,继以五四薪火,绘以劳动盛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