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强根基 经纬交织育新机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15名,其中高级职称11名,支部书记为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3名支部党员入选省级及以上人才工程教师。立足新时代,支部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项重点任务,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扎实推进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走深走实。
一、党建领航,把稳政治引领“方向盘”
坚持政治引领,推动理论学习常态化。支部以打造学习型党支部为目标,始终将理论学习作为支部党员的“必修课”,创新打造“指尖、心间、足尖”三个课程,推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一是打造“指尖”课堂,依托党员大会、支委会、党课等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有效提升支部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打造“心间”课堂,开展“二十人讲二十大”、“党纪故事我来讲”等主题微党课比赛,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以小故事反映大主题,推动学习知行合一见实效;三是打造“足尖”课程,组织前往南通大生集团、苏州丝绸博物馆、太湖雪丝绸文化园以及吴江江村文化园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现场讲授党课,将中国丝绸文化的悠久历史与现代纺织的最新科技以及纺织产业基地的新农村建设相融合,有效推动学用转化。

深化联学联建,推动融合发展提质效。支部依托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强与高端纺织产业链党建共建,先后与苏州吴中区临湖镇总商会党支部和苏州吴江区盛泽镇青年商会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促成科研合作项目2项,达成联合攻关意向2项。依托沉浸式支部联建活动,支部与学院本科生社区二支部开展“读书日”活动,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教育服务,积蓄教育革新“能量池”
强化专业赋能,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支部积极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驱动力,依托学科整体优势,强化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平台基地建设,构建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支部所在的纺织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 拥有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 纺织工程专业入选江苏省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培育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三期。“纺织服装导论(双语)”与“织物组织学”课程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纺织品设计与工艺教学团队”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产品创新设计”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进一步拓展育人平台。近年来支部党员出版江苏省重点教材1本、出版部委级规划教材8本。
坚持铸魂育人,厚植人才家国情怀。支部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积极参与学院“乐享课堂”讲授,有效加强青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时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实现学生的专业全面发展。支部还牵头在星洲小学成立纺织与服装设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普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前往小学开展科普课程,向小学生们普及纺织与服装设计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文化内涵,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创新创造的种子。

三、科技赋能,打造高端纺织“强磁场”
坚持科技创新,打造高端纺织新质生产力。支部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加强有组织科研,以科技赋能行业发展,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近三年承担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承担企业委托技术攻关项目40余项,到账金额980万元,新增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获得各级科研奖励7项。2023年,支部党员联合临湖镇企业共同研发全成形机能运动服装,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件,国际专利1件,进一步推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拓宽国际视野,深化专业前沿技术理解。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丝绸会议、国际纺织前沿科学与技术大会、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和中国纺织学术年会等专业学术会议,近三年做邀请报告近20次,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将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引入日常教学与研究中,提升整体科研水平。2024年,支部组织前往上海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拓宽教师们的国际视野,深化对纺织与服装领域前沿技术的理解,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四、实践育人,培育知行合一“新匠人”
坚持立德树人,搭建科研实践平台。支部积极推动党建与教书育人深度融合,参与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科研实践项目。截止目前指导本科生开展国家级大创项目7项,指导纺织专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授权专利16件,本科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竞赛获奖超50项。支部培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葛灿荣获国家奖学金、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苏州好青年等多项荣誉,以一作/共一发表SCI论文18篇,E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144.8,学生个人事迹受江苏教育电视台、苏州团市委广泛报道。
聚焦实践育人,坚持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支部积极探索新工科实践育人“新路径”,形成校内外一体化实践育人机制。支部党员常年带队“新丝路”苏纺援疆公益实践团,发掘新疆纺织文化遗产,为企业员工授课,助力新疆纺织行业发展。

下一步,支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聚焦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战略,服务支持国家重大战略,攻克纺织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为纺织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纺织学科的深入发展提供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