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发挥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引领示范作用,英语笔译学生党支部特推出“一生一译”品牌计划。该品牌分为“译品汇”和“译言堂”两个栏目。“译品汇”呈现英语笔译学生党支部成员在学期间参与出版的重要译作、在导师带领下完成的重要翻译项目等标志性成果;“译言堂”以“千字文”形式,分享支部成员的翻译感悟和“译”路历程。“一生一译”将生动记录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将“中外求索,德业竞进”的文化基因融入到为中国发声的使命中,努力成为知行合一、奉献家国的时代译者。
译品汇
译言堂
“译”在言外,神领“译”得
——戏曲故事翻译中的点滴小事
接到《中国戏曲故事连环画丛书》的翻译任务后,我既紧张又兴奋,我从未接触过这种文学类文本的翻译,对戏曲背景故事知之甚少,担心自己无法高质量完成任务;同时又有种挑战自己的想法,毕竟如果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也接触不到这类文本的翻译。纠结中,我开启了与戏曲故事的“first date”。
团队一共五位译者,除了我和17级学弟赵璞玉,其他人都是从天外走出去的译者,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一位学长负责概述和剧目简介的翻译,其余四人每人负责两部剧目的翻译,大概每人12000字左右。开始,我对这次的翻译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下手。许多内容在英语中根本找不到对等的表述,为了找一点“灵感”,我开始翻看在笔译工作坊课堂上的笔记,看到了“We should translate as closely as we can, but never too closely”,也看到了“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还看到了“read between the lines”.......我突然明白了:我的目的是向我的受众,也就是英语国家的读者讲述这两个故事,同时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美德。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必须领会每句台词的言外之意,在保留原汁原味中国风格的基础上,让每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合理易懂,才能讲好故事。
捋清了思路后,我通读了两个戏曲故事,观看了剧团的演出视频,尽量将自己带入到故事情节中,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以便在翻译中更好地展现出故事的跌宕起伏。接下来,翻译的过程出乎意料地顺畅,我甚至翻出了“上瘾”的感觉。当然,第一遍的翻译往往是未经推敲和打磨的,是不可靠的。我永远记得李晶老师说过的,作为译者永远不要相信自己的语感,所有的搭配都要经过验证才可以最终使用,那句经典的“I googled everything in my translation”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警示。我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在遇到古代的年份、地点、官职等信息时,我都会反复查验,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在人名姓氏上,我也做了一定的处理,如《韩玉娘》中瞿家太太何氏,“何”在英文中可以写成He,但我觉得会被混淆成“他”,经过查验我发现“何”还可以译作“Ho”,这样翻译更加恰当,不易混淆。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都是细节,最容易被忽略,也最容易出错。在翻译中对细节的处理要达到极致,充分考虑受众的感受,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我也参与了《丛书》翻译项目的通稿过程,因为我觉得这是打磨译文的一个最关键的步骤,李晶老师的指导和点评总是让我茅塞顿开。这让我明白:如果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译文,就会陷入僵局,找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要多多吸收优秀译者的理念和见解,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丛书》翻译项目的完美收官离不开团队中每位译者的努力,更离不开李晶老师的悉心指导。如今我已经毕业,回想起自己两年半的MTI学习生活,一开始只凭借着对翻译的热爱来到天外,一边羡慕着老师口中的优秀学长学姐,一边努力学习,不知不觉已经成长了许多。感谢我的天外,感谢我最好的老师们,感谢我最可爱的同伴们,陪我“译”往无前,“译”无止境!
英语笔译专业 刘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