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民族团结”模式 推动自治区优秀基层党支部示范点工作
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子入选“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以加强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抓手,创新“党建+民族团结”育人模式,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现党建工作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民族团结工作两促进、双提高,全力打造自治区优秀基层党支部示范点。
一、 采取“四学模式”,提升民族团结向心力
教工第二党支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放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首位,坚持用党的民族工作理论武装教师头脑,积极构筑“支部委员带头学、普通党员自主学、专家授课辅导学、线上观看促进学”的“四学”模式,严格落实隔周政治理论学习、“三会一课”、支部书记讲党课、学习交流研讨等学习制度,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融入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党员教师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结合“三项工作”,提升民族团结融合力
教工党第二支部紧紧抓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这一主线,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三项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党建工作、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两促进、双提高。历史系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教师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紧密结合专业教学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历史学本科生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博士研究生课堂上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专业优势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中及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学生开展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民族团结、中共党史等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西藏反分裂斗争形势,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关注“一个问题”,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
教工第二党支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我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以历史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先后根据区党委宣讲团安排,赴全区各地市县和区直、中直、市直、企业等部门,开展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等主题讲座30余场。根据自治区民委安排,7名党员教师参与了国家民委和自治区民委组织的《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资料汇编工作。根据校党委和院党委安排,5名党员教师赴自治区部分地市、区直、中直、市直和拉萨师专、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部门和学校,开展以新旧西藏对比、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藏历史与文化等为主题的讲座20余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