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以党建引领艺术教育,赋能边疆文化振兴

发布时间:2025-04-24 10:42:05

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表演系教师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共14人,2024年3月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9月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以“党旗下的领舞者”党建品牌为引领,以“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和文化润疆工程注入高校党建先锋力量。

一、开展党建联建:党建引领聚合力,共建互促强根基

党支部以“党旗下的领舞者”品牌建设为核心,坚持“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原则,深化与文化机构、高校的联学联建,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24年9月至今开展专题党课6次、政策理论宣讲7次、党建经验交流14次、党建资源共享2次,形成“组织互联、资源互通、经验互鉴”的党建联建模式,辐射带动边疆地区文化教育与党建工作协同发展。

1.跨区域党建联动

2024年10月在张纯如女士逝世二十周年之际,组织师生观看了“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2024年援疆省市精品舞台剧目展演”活动中的民族舞剧《记忆深处》。舞剧以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视角作为切入点,通过她从“旁观者”到“亲历者”再到“默哀者”的角色转换,带领观众再度揭开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此次活动将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党员在艺术震撼中重温民族苦难史,思想受洗礼、党性再锤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将红色基因融入舞蹈创作,以艺术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4月支部组织全体教师赴经开区人民检察院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专题活动,通过案例警示、纪录片学习等方式,与地方纪检部门共建廉洁教育机制,筑牢思想防线,强化“为党育人”责任意识,推动形成崇廉尚洁、务实担当的支部作风,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廉动力”。

2.理论联学与能力提升

2024年9月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学习,邀请丁守庆教授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专题学习筑牢纪律底线,结合专家解读深化学用贯通,党员将党纪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专业领域延伸,以严明纪律保障文化润疆使命践行。

2025年1月选派支部书记参加“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专题网络培训,4月选派支部书记参加双带头人示范班。实现“党建+业务”双融双促能力升级,书记创新构建教育强国建设“四维联动”机制,提升党务干部履职能力。

二、提供教育服务:立德树人践使命,赋能地方育英才

支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面向地方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发挥艺术教育优势,构建“非遗传承-课程开发-社会服务”链条,服务边疆教育事业与乡村振兴。2024年9月至今面向地方学校、师生等对象,以专题讲座、技能培训、科普活动、教育教学研讨、课程建设交流等方式,服务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累计培养基层舞蹈人才200余人,惠及师生超2000人次。同步打造一批引发情感共鸣、增进思想认同的“大思政课”,助力文化润疆工程与教育振兴。

1.非遗舞蹈传承与课程创新

邀请锡伯族、回族、柯尔克孜族非遗传承人来校授课,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元素传承纳入课程思政,构建“党建+非遗双链育人”模式,推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素材》课程建设,师生传承力与创新力双提升,为边疆文化振兴培育兼具艺术才华与文化使命的“党旗下的领舞者”。

2.乡村振兴支持

2024年11月支部教师带领研究生赴八家户村开展哈萨克族舞蹈教学,构建“党建+非遗”乡村美育模式,培育30名村民文艺骨干,打造“引发情感共鸣”的思政实践课。以艺术激活乡土文化基因,形成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融新路径。

3.教育帮扶辐射全国

2024年11月支部党员教师参与上海戏剧学院舞蹈教学研讨,探索新时代舞蹈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输出“课程思政+艺术实践”育人模式。

2025年4月支部教师开发《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课程,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将非遗舞蹈融入职业教育,获评2024年全国非遗与职教融合典型案例,赴广州进行汇报交流。14日支部教师赴北京舞蹈学院开展双向授课与联学联建,共建“边疆-首都舞蹈教研共同体”,引入前沿教学理念优化3门核心课程,形成“跨域联动-资源共享-美美与共”的艺术教育协作范式,为边疆舞蹈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推动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破壁垒,校地融合拓新路

党支部以“艺术+科技”融合为突破口,树立新时代教育的“大科技观、大人才观”,积极推进校地融合发展,成功孵化《秧BOT》,以艺术创新服务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开辟“文化科技赋能区域发展”新路径。

1.突破艺术科技壁垒

2025年1月支部党员教师联合杭州宇树科技公司创作机器人舞蹈《秧BOT》,攻克人机协同动作捕捉、AI编舞算法等“卡脖子”技术,实现东北秧歌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获央视春晚舞台验证,开创“科技+艺术”教学新范式,为传统艺术数字化转型提供范例。  

3月举办《秧BOT》“科技+艺术创作”分享会,解码科技艺术融合路径,师生沉浸体验人机交互技术突破,革新舞蹈创作范式,驱动教学改革与创新型舞蹈人才培养。

2.服务地方文化创新

2024年9月支部联合新疆广播电视台打造“书香天山阅读盛典”首届自治区全民阅读大会数字舞蹈影像。10月支部师生参加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委指导开展的“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网络主题活动,表演作品《铅华·满壁》《石榴花开》,以科技手段扩大文化润疆工程传播力。

四、深化实践育人:扎根基层炼本领,服务社会显担当

支部突出舞蹈专业特色,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师生党员基本培训和教师教育有关要求,构建“价值引领+实践服务”育人机制。2024年9月至今开展活动9次,其中舞蹈作品《俑生俑事》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更成为党建成果对外展示的窗口,引导师生在丰富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1.展演比赛

2024年9-12月支部教师带领学生多地进行中国舞蹈“荷花奖”巡演(南京/长沙/沈阳站),面向全国观众展演《阳光下的麦盖提》《铅华满壁》等作品,以艺术形式讲好新疆民族团结故事,累计观众超千人次。11月支部教师编创的舞蹈作品《俑生俑事》获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作品通过舞台演绎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延续了“党建+艺术”深度融合的创作路径,引导观众感悟中华文明连续性,与党建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美育目标深度契合。12月举办原创舞蹈作品晚会《芝兰玉树灼灼其华》,晚会以青年舞蹈讲好中国故事,为文化润疆注入青春动能,形成“艺术展演+思政育人”的特色模式。并通过全国直播实现“党旗下的领舞者”品牌和美育传播力的双重提升。

2.志愿服务行动

2024年9月支部教师带领30名学生参加由自治区总工会主办,新疆广播电视台承办的“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2024年度全区职工文艺汇演。2025年3月支部教师带领学生在京亮相有关国家驻华使节交流会, 43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外交官和有关国际组织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分享中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保障成就,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团结合作,增进友好情谊。支部师生参加此次交流会,呈现了《舞乐新疆》《帕米尔之情》等文艺节目,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展现新疆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用激荡人心的旋律和优美动人的舞姿,讲好新时代中国新疆故事。

3.就业见习联动

2025年3月与沈阳音乐学院、阿唛龙演艺公司等协商共建实践基地,输送学生参与《丝路传奇》等剧目创排,实现“专业实习—就业孵化—社会服务”链条贯通。

2024年9月至今支部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两创大赛,荣获舞蹈创作组别一等奖,舞蹈教育组别二等奖。参加以实践检验育人成果,实现“以赛促创、以创带岗”的良性循环。

支部以“党旗下的领舞者”品牌为引领,通过党建拓展资源、教育服务扎根基层、科技赋能创新路径、实践育人锤炼担当,形成“党建引领—艺术创新—服务社会”的良性循环,为边疆艺术教育发展和文化润疆贡献了高校力量。未来将持续深化“双带头人”示范作用,探索“党建+艺术”融合新模式,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谱写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以“党旗下的领舞者”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教育强国和文化润疆工程注入高校党建先锋力量。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