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建为桥,育人为本,服务为靶: 党建引领服务依法治国,法治保障回应地方需求

发布时间:2025-04-23 21:46:09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27名,党支部书记由学院党委负责人兼任,建设有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市级巾帼文明岗,多名支部成员曾获部级、省级、市级表彰。党支部的“党建+业务”双融合、“党建+法治”双联动模式,以及党支部的“清正雅”工作法、“五代入”学习法使党建创新活动独具辨识度获《光明日报》报道,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获全国高校“两学一做”风采展示大赛推荐展示,获四川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绵阳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一、具体举措

围绕化解地方治理重点领域的法治风险,培养适应科技发展的实践型人才,党支部以党建联建为桥梁,以教育服务和实践育人为方法扎实围绕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和村镇党支部党建联建,针对村民法律素养的提升开展教育服务以“共建乡村法律文化,提升村民法律素养”为理念,以教育服务为目标,在党建联建的过程中,以“民法典小院”文化建设、法律咨询服务供给、法律常识普及为主要抓手,为村镇地区提供具有深度的教育服务。

二是和社区党支部党建联建,针对社区治理矛盾的难题开展教育服务。以“定制普法服务,提供法律援助”为理念,以教育服务为目标,在党建联建的过程中,以法学博士服务队为载体,以定制普法服务、开展坝坝调解、维护社区稳定为主要抓手,从强化法治意识、增进互助互谅、增强治理秩序三方面提供具有广度的教育服务。

三是和法院党支部党建联建,针对智慧司法人才的培养开展实践育人。以“共建实践基地,共育司法人才”为理念,以实践育人为目标,在党建联建的过程中,以智库联创、人才联培、案例联建为主要抓手,从项目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开发等方面联合开展实践育人。

四是和律所党支部党建联建,针对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开展实践育人以“共建实务课程,拓展育人视野”为理念,以实践育人为目标,在党建联建的过程中,以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共建为主要抓手,从人工智能法学创新班、涉外法治人才创新班等方面校所联动实践育人。

二、主要成果

(一)党建联建服务社会治理

以“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为工作方法,党支部与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第二党支部、全国样板社区韩家脊社区党支部、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宜宾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党支部等12个不同类型的地方党支部开展人才联培、活动联办、智库联创,围绕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形成了如下的标志性成果。

1.党建赋能,双向奔赴:探索法治助力乡村振兴新样板

在“共过组织生活、共享党建资源、共促队伍建设、共解师生急难、共培党建项目、共推事业发展”的党建联建理念下,双方围绕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对“石榴籽调解室”“尔姆调解室”“羊角花调解室”的组织模式、调解模式、纠纷解决成效开展研讨,深入论证羌族“议话坪”“转转酒”等传统解纷模式与巡回审判的有机结合,探索法治服务乡村治理的新途径。

000001

        2.党建联建,社区治理:法学博士服务队提供义务咨询

 党支部组织法学博士服务队走进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所在社区党支部、游仙区李杜祠社区党支部等单位,通过联合   开展“你身边的法律”等主题党日,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群众的咨询中,党支部对群众提出的“工伤赔偿怎么落实”“共同财产如何分割”“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有人不同意怎么办”“弄丢的社保证明如何找回”“小孩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有人欠钱多年未还怎么办”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并结合相关问题普及了相关法律常识,分发了普法微故事宣传单,生动细致接地气的服务方式得到了群众的肯定与赞扬。

0000002

(二)教育服务辐射全民普法

党支部以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标杆院系、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基础,通过微党课、微视频、热点沙龙、短视频等方式灵活多样的向社会普法,进一步扩大了教育服务的辐射效果,标志性成果如下。

1.师生联动:民法典大学生宣传团,新式普法品牌团

为更好的履行法律人的社会责任、青年人的时代使命,为更好的凸显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使年青一代坚定不移跟党走,党支部成立了“民法典大学生宣讲团”,由党支部全程指导与培训,宣讲团成员由在校学生自愿报名后经选拔确定。宣讲团以“创新普法、润物无声”为普法理念,围绕民法典各编中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以微视频、小课堂、微电影三种方式为主,区分普法受众,精准开展普法工作,目前已经开展5季,制作科普微电影12部,科普微视频134部,科普微故事152个。

2.先锋评论:“法在身边”短视频,排忧解难为人民

为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开展教育服务,党支部成立了“先锋评论”服务队,以拍摄普法短视频的方式,围绕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法治热点进行普法,在“亮身份”的同时,竭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从“微信加班是否属于隐形加班”到“快递一公里的选择权”,从“个人信息的保护”到“劳动者的五险一金”,从“竞业禁止协议须谨慎签署”到“夏季高温的劳动补贴”,“先锋评论”服务队和绵阳市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普法短视频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已推出13期。

00000003

     (三)实践育人落实立德树人

为了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更为了在实践育人中回应当代青年的共性问题,对青年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党支部创建了“午餐师说”和“小纸条”两个标志性活动品牌,分别从“餐桌思政”和“信件思政”的角度开展实践育人。

1.午餐师说,分享人生阅历的餐桌思政

为了在实践育人中确保年轻一代坚定不移跟党走,为了给学生提供向老师充分求教的平台、给老师提供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机会,党支部创新开展党建品牌活动“午餐师说”。该活动利用午餐1小时的休息时间,由党支部提供工作简餐,每期邀请1位教授嘉宾做客,并通过“先到先得”的报名方式邀请12位大学生与嘉宾共进午餐。其间,师生围绕当期的主题通过“嘉宾讲述、学生采访、答疑解惑”的环节进行互动。该活动目前已经开展28期,反响热烈。

2.小纸条,畅通倾诉渠道的信件思政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开展实践育人,牢固构建师生联系的桥梁,党支部创新发起“小纸条”活动。作为师生桥,“小纸条”一方面利用“接受者特定,传送者匿名”的特性,解除了学生在寻求老师帮助上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利用电子小纸条传送的即时性,以及教工党支部在联络教师上的便利性,搭建了师生信息交流的平台。不仅便于党支部关注学生需求,实现老师“一对一”的答疑解惑,而且通过亮身份、做表率,有效吸引着年轻一代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该活动目前已经开展9季。

0000004

三、行动计划

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将继续在党建联建的桥梁下,同步推进教育服务、实践育人,并重点推动科技赋能,聚焦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从法学学科的角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一是联动地方党政机关,协助地方立法工作协助地方人大常委会,组织党支部的智库力量,全链条参与立法起草、审读、立法后评估等过程,全面关注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二是联动地方事业单位,开展劳动制度会诊。通过组织“法学博士服务队”审读地方事业单位与劳动法有关的规章制度,会诊合理性,完善衔接性。三是联动地方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用平台。通过“平台—项目—队伍”递进式建设,组织“知识产权智囊团”走进龙头企业,针对企业发展难题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落地。

责任编辑:刘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围绕化解地方治理重点领域的法治风险,党支部以党建联建为桥梁,以教育服务和实践育人为方法,扎实服务全面依法治国。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