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与分享(第二期):寄博华

2020-09-16 12:37:03

为更好地做好学生培养活动,教工支部开展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与分享活动,通过教师及学生推荐,以采访的形式,交流与分享研究院优秀学生的学习及科研经验。

寄博华,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环境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已发表SCI一区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获2项授权专利,2次获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初入云大,未及了解这片美丽的校园,寄博华同学便将身心投入新阶段的学习工作中。在导师的指导下,他选择“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为研究方向,探究人工增氧和自养反硝化基质强化处理效果。但受条件限制,当时实验室中仪器设备尚不完善,科研开展难度较大。但寄博华不畏艰难,一方面寻求其它课题组的设备支持,另一方面改进科研方案、转换思路,将所有资源最大利用化,得到丰硕成果。

寄博华主动前去调查采集滇池水样,通过所学知识对样本净化处理,以期获得最优的方案设计。功夫不负有心人,寄博华进行的“生物介质、供氧策略对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取得成功,并成功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期刊上。

谈起导师常军军教授,寄博华总是满含敬佩。在他看来,自己的成功首先要感谢导师,常教授充分掌握领域前沿进展,对相关科学问题具有深刻认识。在实验设计上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指导他从前沿的视角切入,运用新手段解决新问题;而在实验操作中,常教授传授具体实验技能和经验,并塑造起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论文写作上,指导他的行文逻辑和句意表达、对图表要求做到尽可能精美,“所以一篇论文往往要修改五次以上才能投稿”,谈及此处,寄同学也不禁笑了起来。回顾校园生活,寄博华还提起国河院老师对学生们的关心关爱,尤其是在每次出野外调查采样时,老师们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嘱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寄同学心里暖暖的,享受着老师们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呵护照顾。在漫长的科研征途上,师长将是载着他飞向梦想彼岸的翅膀!

谈及学弟学妹如何在读研期间不负韶华、努力进取,寄博华深思良久,结合自身经验,给出四条宝贵建议:首先要树立理想目标。具有目标,才更有动力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学习生活中,要将学习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相结合,有侧重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利用好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其次,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实验和论文投稿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具有较好的纠错能力,高效快速地找出失败的原因,对于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这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支撑。具有好的心态,一方面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从中汲取能量,另一方面得益于定期参加体育运动。第三,具有创新精神。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中,力争至少提出一到两个创新点,这既需要大量阅读领域前沿和经典文献,也需要对科学问题深度思考。最后,对于实验要有负责认真的态度。在样品采集、保存、测定过程中都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确保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现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成为可能成为的最有价值的人”,这是寄博华的座右铭,牢记于心、实践于行。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不远的未来,相信他定会继续蓬勃向上,扬帆起航!

(采访人:张如枫)

JBH.jpg

责任编辑:罗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与分享(第二期):寄博华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