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进落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共建行动计划,切实了解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强边固防、民族团结进步中的战斗堡垒作用。2025年8月19日至21日,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边疆基层党建调研组在副院长袁群、教师马光选、周强、赵前杰带领下,走访腾冲市猴桥镇国门新村、腾越街道天成社区、曲石镇清河村下表院、五合乡帕连村四个特色区域。

在猴桥镇国门新村蔡家寨,调研组通过傈僳族民俗文化展示馆系统了解民族迁徙历史、音节文字及刀杆节等传统习俗。村党支部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依托高原资源发展牦牛养殖、生态渔业和草果种植三大产业,形成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公司带动、农户参与的联动机制。随后调研组实地考察猴桥口岸,边防人员详细介绍了智慧边防建设成果。

作为容纳17个民族、5000余人的城区安置点,腾越街道天成社区通过“五个幸福阵地”破解治理难题。社区幸福食堂提供4元饵丝和惠民套餐;幸福驿站整合图书室与红色影院服务居民;幸福会客厅依托党员先锋队、女子调解队构建矛盾化解网络;幸福学堂以集体经济反哺开设普惠托管班;幸福小巷则利用铜版画展现抗战历史,并引入咖啡吧、非遗工坊推动街巷经济转型,在保留老城烟火气的同时探索出“让幸福更可及”的治理路径。

曲石镇清河村下表院以党建网格化为抓手,通过“十户联通”机制发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将族谱文化转化为孝道公约,并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废弃烟杆等打造乡土景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深耕皂角深加工,同步发展民宿、咖啡厅等旅居设施;盘活闲置土地,探索蓝莓经济,实现资源增值与就业增收双赢。

五合乡帕连村以艺术重塑乡村面貌。通过“两巷五馆两园”统一规划,艺术巷道吸引游客打卡,织锦馆与竹编馆开发特色商品,生态体验园实现“玩在田里、吃在家里”的沉浸式旅游。引入的云台酒庄更带动本地就业与税收增长,见证艺术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
从界碑旁的产业兴边到多民族社区的创新治理,从下表院的蓝莓经济到帕连村的艺术蜕变,边疆党建的生动实践诠释了“让百姓看见远方,触摸幸福”的初心。未来,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依托云南大学党史党建研究院这一平台持续推动理论“沉下去”、经验“活起来”、成果“走得远”,助力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