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探新路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强国行”团队赴兰溪开展杨梅产业调研实践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践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实践育人为抓手,组建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引领青年学子在服务“三农”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专业本领。6月20日,在支部党员田欣老师的带领下,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走进“中国杨梅之乡”兰溪马涧镇,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
实践团队以“摸清产业家底、破解发展难题”为目标,深入杨梅种植基地、交易市场和加工企业开展调研。在郁郁葱葱的果园里,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户张大叔手持鲜果,向师生们讲述杨梅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的变迁史:“过去暴雨一来,果子全烂在地里;现在有了智能大棚,温度、湿度、光照都能精准控制,产量提升显著!”他的言语中洋溢着对现代农业科技的自豪。走进现代化杨梅产业园,实践团队亲眼见证科技如何重塑传统农业。智能温控大棚内,LED植物生长灯模拟自然光照,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水肥一体化系统按需供给养分——这些“黑科技”极大地提升了杨梅的产量和质量。
在杨梅园里、在乡间路上、在市场道旁,团队设计的调查问卷成为农户与青年学子的“连心桥”,记录下种植户对技术培训、品牌建设的迫切需求,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责任担当。
“社会实践是青年学子读懂中国、服务人民的‘活教材’。”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党员教师田欣老师表示,此次调研不仅让学生们收获了第一手产业数据,更在田间地头上了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也是支部“党建+实践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暑假,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第一支部的党员教师们将继续带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党建引领,共同育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民族复兴培育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