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系师生联合党支部积极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由党支部书记杨永川带队,组建先锋“生态+”和美乡村实践团,组织开展了一场以“思政领航-专业赋能”为主题的“重庆—兰州—宁夏”生态学综合实习活动。该活动是党支部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实践的同频共振。
2024年7月,在支部教师党员赵亮的带领下,2022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1班的同学们奔赴兰州、宁夏等地,开启了一场融专业实习与思政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支部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实习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地勘察、学术交流、科研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专业本领、厚植家国情怀。
校际联动:在交流中强使命、育情怀
7月20日,实习首站抵达兰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兰州大学在干旱区生态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党支部开展“科研精神和思政教育”的优质素材。在支部组织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电镜中心及校园生态景观,与兰大师生围绕干旱区土壤生物调查技术、线虫生态指标监测等前沿方法展开深入交流,近距离接触生物电镜、冷冻透射电镜等精密仪器。在交流过程中,支部党员教师赵亮结合兰州大学“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现场开展微党课教学,引导学生感悟西部科技工作者扎根奉献、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同学们在交流中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增强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情感认同和责任意识。


荒漠课堂:在治沙一线悟初心、担使命
党支部将实践课堂延伸至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区。在包兰铁路沿线荒漠,赵亮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植被调查、样方监测等实地操作,并以“荒漠植被如何适应极端环境”和“生态工程如何筑牢西北生态屏障”等问题为导向,帮助学生将《植被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课程理论与现场实践紧密结合。同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实验站,支部组织学生参观站史陈列、阅读科研日志,回顾几代治沙人的奋斗历程,了解了如何将“沙退人进”的梦想变为现实。随后,同学们登上沙坡头景区观景台,俯瞰黄河与绿洲交织的壮丽景观,听老师讲解“从荒漠到绿洲”的治理历程,深刻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内涵与“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初心使命在实践中深深扎根。

此次“重庆—兰州—宁夏”跨地实习,是生态系师生联合党支部推进“党建+专业”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实践。从实习日志中可见,同学们不仅记录了科研工具、植物分类、样方数据等专业内容,更写下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思考,“专业赋能”与“思政领航”的同频共振成效显著。为进一步拓展育人维度,支部还将继续拓展“生态+”实践团红色路线计划,拟开展重走抗联路东北行、长征路西南行等主题实践。并计划在实践教育中与沿线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的相关党支部围绕红色基因传承、生态文明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开展系列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将思政教育完美融入到科研和课程教学中,打造“触摸鲜活中国,感悟生态文明”特色实习范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