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通江达海·筑梦‘心’征程”与“心田守护者”两支志愿服务团队深入重庆市梁平区,围绕思想引领启迪、文明素养培育、身心健康护航、科技创新驱动、快乐学习引导、艺术鉴赏提升以及文化传承弘扬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关心关爱青少年成长,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五育”并举润童心
服务团成员发挥心理育人优势,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梁平社区青少年在价值观塑造、学习适应、心理成长、美育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获得积极体验和行为提升。
绘旗帜,讲故事,我是爱国小少年。在新民社区,志愿者们以“祖国旗帜在我心,争做文明少年”为主题,向社区少年儿童们讲述了党旗、国旗、军旗、团旗以及队旗的不同图案以及意义,并为他们详细讲述每面旗帜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引导大家用实际行动呵护国旗。志愿者们还和小朋友们回顾了长征故事《一袋干粮》《丰碑》《金色的鱼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互动环节中,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国旗升降台,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乐学习,爱阅读,快乐成长方法多。在双桂街道皂角社区青少年之家,志愿者围绕“快乐学习,终身成长”的理念,采用科学学习方法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与效率。通过谐音、联想、图像记忆等技巧及感官训练,提升记忆能力;利用成语闪卡检验记忆成效。设计“你说我拍”、舒尔特方格等活动深化记忆策略。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融合朗读、赏析与游戏,享受阅读乐趣,促进心灵与精神的成长。更设分组讲故事环节,激发孩子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欢乐中体验语言艺术的魅力。
学沟通,育心态,乐观自信赢未来。在太和社区青少年之家,志愿者们开展了“搭建心灵桥梁,筑梦美好未来”主题活动,巧妙设计描绘“快乐瓶”、共唱“幸福拍手歌”等环节。孩子们在色彩斑斓的画布上描绘出自己的快乐瞬间与梦想未来,分享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快乐的事情。另设“自我欣赏与成长”课程,通过绘制独特树叶,激发孩子们的自我认同。“心田守护者”团队还特地举办了“学会沟通,促进交友”团体辅导,通过创新打造“距离信号灯”“图形变变变”等游戏,传授孩子们沟通技巧,培养健康社交观。在皂角社区青少年之家,志愿者们以“艺术滋养心灵”为主题,带领孩子们观看视频《绘出美丽的中国》,并进行布袋创作,描绘心中自己的家乡,描绘美丽的祖国,还邀请孩子们制作手工彩泥美食。帮助孩子们在艺术品的制作中,提升艺术素养,滋养心灵。
慰问演出献爱心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挥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意识,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梁平光大百龄帮养老服务站,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文艺汇演活动。
志愿者们精心为老人准备了歌舞表演、武术表演以及简单的手势舞教学。通过歌唱舞蹈来带动活跃现场的气氛,志愿者们充满朝气的歌声听得老人们喜笑颜开,刚劲有力的武术动作也引得老人们连连称赞。而后通过简单的手势舞教学搭建起一座心与心相通的桥梁,这份跨越年龄界限的互动,让养老服务站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乡村观察增信心
实践团队深入梁平柚海、两路村示范农田,深度体验绿色发展理念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以及学习党建引领下乡村如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柚香柚园“柚陈意”。在“万石耕春·梁平柚海”龙滩村,漫步于名柚古道,阵阵柚香随风飘过,登上瑞丰亭远眺,柚海无垠,硕果累累。当地村干部介绍,该项目是梁平农旅融合的产物,以农促旅,以旅富农,推动柚产品提质增效、柚农增收致富,让梁平柚成为都梁地区乡村振兴和人民致富的有力保障。
智慧农业大粮仓。在两路村的示范田里,两支队伍的成员们见识了运用“稻鱼共生”的系统来实现农田的多元化利用,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的场景。稻田里随处可见自动灌溉的水管,是一种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灌溉的智能化、精准化、节水化的一种新型灌溉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精准地灌溉控制,还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邂逅非遗传匠心
为深入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保护,进一步挖掘梁平地区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团队成员来到梁平区非遗保护传承体验基地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开启了一场充满意义与感动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
古法造纸:一纸千年,温暖细腻动人。梁平百里竹海特产百夹竹,通过精心的选材、细致的浸泡、精密的发酵、精严的碾压以及精准的舀纸等共计72道复杂且精细的工序,成功制造出一张张色泽黄亮、薄厚均匀的高质量纸张。志愿者们以敬畏之心轻抚它们,深切感受着纸张的细腻纹理和承载的厚重历史。
木版年画:荣耀闪光,厚重传承感人。步入展览室,一幅色彩斑斓、规模宏大的年画即刻映入眼帘,此即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大年画雕版,迅速成为全场的瞩目焦点。志愿者们纷纷驻足,目光聚焦于这一即将载入史册的文化瑰宝之上,深入领略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与匠人的精湛技艺。
梁平竹帘:巧手编织,传承绵延不止。在竹编技艺展示区,志愿者们有幸观赏到享有“天下第一帘”盛誉的梁平竹帘,并亲手触摸由精致竹丝编织而成的团扇。每一次的触碰,都仿佛是与悠久历史的深度对话,与深厚传统的热烈拥抱。
土陶工艺:古韵悠长,岁月积淀不停。梁平土陶,以其产地特有的黏性优质白泥土为基石,历经一系列严谨且复杂的工艺流程,最终雕琢成质地轻盈、形态各异的罐、坛、壶等器皿。志愿者们触摸这些土陶制品,深切感受到岁月流转间所积淀的古老韵味。
科普宣传亮童心
团队成员来到社区青少年之家,开展了“科技点亮童心,创新点燃未来”系列生动有趣的科技体验课。
关注了解国内前沿科技,增强发展自信。在文峰社区,志愿者为儿童举办了一场集科普与体验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播放中国科技辉煌成就的视频,激发了孩子们对国家科技进步的自豪感。活动中,“魔法光学”环节展示了VR技术的多元应用,孩子们亲手制作VR眼镜,沉浸于虚拟世界,对新兴科技充满好奇与向往。随后,“探秘飞行”环节则以趣味实验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飞行原理,孩子们在动手制作并放飞“燕子纸飞机”中,直观感受到空气动力学的魅力,深化了对飞行科学的理解。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科技视野,更点燃了他们探索科技奥秘的热情与梦想。
科普生物海洋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意识。来自环境专业的志愿者们在文峰社区开展了一场以“昆虫与海底世界”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通过视频展示昆虫种类与习性,结合互动问答、手工折纸,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昆虫世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海洋科普环节则借助高清视频展现海底奇观,辅以趣味绘画,让孩子们沉浸于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既增长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海洋保护的责任感。
科普地质灾害知识,增强生命安全意识。为了增强学生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来自地质专业的志愿者们为皂角社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场地质灾害知识科普教育活动。志愿者们通过视频与PPT,详述泥石流成因,结合真实案例警示其危害。互动环节中,学生积极提问,志愿服务者细致解答并演示逃生自救技巧,提升孩子们的防灾知识与应对能力,尤其强调暴雨天的安全意识与居家防护。
学习楷模铸廉心
两支团队的成员由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第一、第七本科生党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代表组成,他们来到邓平寿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旨在学习楷模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踏入纪念馆,氛围庄严肃穆,邓平寿书记铜像屹立,彰显他对土地的深情与对人民的忠诚。馆内展品如蓑衣、斗笠等,还原其简朴生活与亲民作风。通过学习事迹与实物展览,成员们见证了邓平寿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被其“泥脚书记”形象所感动。邓平寿的精神成为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写照及青年学子的楷模。参与者深受触动,誓将学习成果化为实践,提升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并投身社会实践,为强国复兴贡献力量。
据悉,“通江达海·筑梦新征程”实践团为团中央“七彩假期”立项专项项目,该团队在梁平社区青少年之家开展志愿服务超过20余场,覆盖青少年达300人次,除集中开展活动外,团队成员还将分头在家乡所在地开展助童助老相关活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