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等文件要求,提升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7月5日至7日,马院教师郭怡参加了2025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此次会议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由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德法”分教指委、河南理工大学承办,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郑小九工作室协办。
7月6日上午,2025年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全员培训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教材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陈凯,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程伟,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娱出席会议。开班仪式由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德法”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小九主持。
陈凯围绕思政课建设的核心任务、教学改革方向及教研室主任的责任担当等方面作安排部署。他强调,本次培训以全面提高全省高校思政课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为目标。交流研讨要聚焦“真问题”,教师需关注现实问题,提升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教研室主任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确保课程“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倡导建立线上线下常态化交流机制。
7月6日上午,熊晓琳借助线上形式进行专题分享,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实践,提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需传播知识与价值体系。她强调,要明确定位、夯实基础,做好理论与教学研究,教师既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要掌握教学艺术,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同时,要把握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好课标准,讲深触及深层思想问题、讲透破解理论难题、讲活贴近学生实际,以讲政治强化价值引领、讲科学彰显理论魅力、讲故事传递情感温度,推动思政课高质量育人,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月6日晚,“德法”教研室主任们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讲好思政课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学校的特色做法经验,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拓展教学思路、夯实理论厚度。
7月7日,孔国庆围绕如何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出思考,提升思政课效果需以“道—术—行”为逻辑:“道”即抽象理论,要讲出政治高度、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回应学生困惑;“术”是方法论,需根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用通俗语言和节奏变化增强记忆;“行”为实践,要联系生活,找准个人与社会价值结合点。此外,他强调“三真三养”,“三真”是真爱学生与思政事业、领导班子真懂思政建设、学校真干育人工作;“三养”是养信仰使命奉献之心、书卷德性坚忍之气、师生成长幸福快乐之人,实现思政课育人实效。
下午,优秀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四位河南省德法课分教指委委员进行了点评。
最后,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新刚主持结班仪式,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德法”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郑小九作总结讲话。
培训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痛点,在守正创新中夯实课程根基。理论厚度决定了德法课教学高度,需深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德治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理论谱系。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突破认知瓶颈,将抽象法理转化为具象认知,实现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的跃升。培训将“实践性”贯穿全程,为教研室建设指明行动路径,深耕课堂主战场,推动课堂从“说理场”变为“践行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