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援鄂“抗疫”个人总结报告一

2020-05-17 12:09:39 彭曾津

210日凌晨接管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开始收治首批病人后,直到328日将最后一对夫妻平安送出院,历时50天。50天奋战在支援一线,收获颇多,现整理成文,分为两个部分:工作经验与个人感受。

    接管的B8西隔离病房共开放50张床位,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不同的呼吸支持,最常见的为鼻导管、面罩给氧,另外还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在进行鼻导管给氧时,常遇到患者将鼻导管自行取下的情况,了解患者取下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如:鼻导管不舒适,鼻腔干燥等,建议患者间断佩戴,不能完全停止,并将鼻导管的鼻腔内管道剪短以增加舒适度;患者认为停氧可以锻炼肺部功能,向患者解释吸氧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传输科学的吸氧知识;取掉后忘记带回,应该增多查房的频率,及时提醒患者佩戴鼻导管。患者常因呼吸窘迫加重需要更高级别的氧疗措施,经鼻高流量氧疗相较于无创正压通气更易被患者接受,舒适性更高。操作时需注意减少飞沫的产生和气溶胶的扩散,并且应提前准备好管路、设置好参数,降低患者出现中断氧供的情况发生。在患者呼吸困难加重时,需及时升级呼吸支持,改用无创正压通气。因大部分患者均为首次接触无创呼吸机,且有明显的呼吸窘迫相关症状,在佩戴无创鼻面罩,进行通气支持时常有恐惧心理,这时不仅要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的技巧,还应在通气前30分钟陪伴在床旁,观察患者情况并对呼吸机进行调整,同时要增加查房频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次在B8西隔离病房发现其工作模式与监护室很不一样,不再是一个人负责几位患者,而是几个人负责50位患者。我无法做到像在监护室那样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无法在交接班时查看每一位患者,不能时刻观察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等等。随着工作时间增多,在和其他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开始转变了ICU工作模式,着重了解病危、病重患者的情况,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做到定时巡视。

    53天里,每一天都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防护上不敢有任何松懈,因为一旦感染祸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朝夕相处的队友们。因此穿防护服时大家相互检查,进入隔离病房后相互协作,进行操作时也是俩俩同行,下班出隔离病房时更是结伴出病房。在驻地生活,同样做到了消毒保障,全员遵守队里消杀规定,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如此多的防护措施,刚到武汉时提着的心也慢慢下落;越来越多患者出院,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身边的工作人员,常让我收获温暖,并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

    此次武汉行,有太多触及心灵深处的感动。 “武汉人民谢谢全国人民的支持,全国人民则心疼武汉人民的付出”,表现在我们身上就是,身边的志愿者、酒店工作人员、司机师傅对我们都很用心,我们在收获温暖的同时也对他们表示尊重,同时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回顾这段经历,又想到近期国外的疫情,深觉党和国家的强大。伟大的武汉人民,了不起的中国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援鄂“抗疫”个人总结报告;爱心;奉献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