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一把铁锹,提一袋化肥,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挖坑、填肥、埋土、浇水,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并不是农民伯伯在施肥,而是我校的同学们在岔鞍村参加一节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课程。自本学期开学以来,已经有410名大工学子分四批次参与到岔鞍村劳动课中,虽然劳动中同学们挥汗如雨,鞋子上也沾满泥土,甚至连手上都磨出水泡,但大家都倍感兴奋,因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在劳动节来临之际,大工学子以实际行动投身劳动伟大实践。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校团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从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入手,主动适应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三措并举,推动我校劳动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
构建必修课程体系 完善评价指标
加快完善课程系统设置,明确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将劳动教育融合于综合教学中,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将劳动教育实践纳入通识类必修课,设置劳动教育0.5个实践学分,推动劳动教育在我校的扎实推进,目前参与校外劳动实践已达1738人次。
优化校地协同关系 挖掘教育资源
结合大连本地自然、经济、文化等条件,丰富劳动教育的载体和形式,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建立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仅2020年新增劳动教育实践基地48家;找准学生群体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多种形式结合,以农田劳作、社区服务等方式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习惯。
丰富劳动教育路径 强化实践育人
深化社会实践成效,尤其是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促进劳动教育的不断发展丰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3+4+∞”实践育人体系。着眼“全、深、新”三个聚焦,构建实践内容创新体系、实践过程管理体系、实践能力塑造体系和实践成果应用体系,建设“一院一队”特色实践团队,丰富志愿服务项目,使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得到有效融合促进。
学校团委通过建立健全劳动教育长效运行机制,真正让劳动成为学生一以贯之的学习实践方式,使劳动教育成为大工学子砥砺成长的必修课程,引导广大学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勤于创造、勇于奋斗,更好发挥主力军作用,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