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仅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也有像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 “90后”这样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同龄人。“科技”和“青春”两个词,耦合在一起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
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年党员科技报国的信心和决心,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成果,电信集电本硕联合支部以“硬核战‘疫’有担当,科技报国显力量”为主题,于4月15日举行了一次线上特别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严炜韬老师主持,部分兄弟学院的观察员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科技创新,青春激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无论是在临床救治、病毒病原学及流行病学调查,还是在检测技术开发、疫苗研发和动物模型构建中,科技始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
通过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的视频报道,阅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支部党员充分认识到运用专业技术对于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助力复工复产的重要意义。
支部优秀党员、已经被推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解凯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回信,对于我这样的‘90后’党员,更多是一种鞭策,我们要用专业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组织委员李林表示:“作为青年研究生,我们应该拼搏进取,勇于走在创新创造之前列,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自觉践行科技报国之使命。”
身边英雄,榜样力量
“90”后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疫情期间,信息学院党员师生“宅家做科研”,通过各类技术项目参与疫情防控,已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及“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报道。本次党日活动,特别连线了3位身边的“科技抗疫”榜样人物,谈谈信息学院青年党员如何用专业技术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
“愿朗纳米科技-国内高端功能性过滤膜”双创团队队长张涵,在疫情期间把实验室搬到网上,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研发出基于TPU纳米纤维的过滤膜,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设计特殊的nanonet-nanofiber结构,经省纺织测试研究院测试,过滤效率高达99.3%,符合国GB2626-2006标准,显著提升口罩的防护率和使用率。张涵表示,他所带领的团队中有80%都是党员,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不同材料的混纺来提高口罩的重复使用率。
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海明老师与金庆辉教授合作指导的水芯双创团队,研制微型化、低成本、易集成的芯片式水质传感器和配套物联网云平台应用,实现居民用水的精细化管理。在连线中,陈老师寄语支部党员:“作为我们信息学院的学生党员,大家要牢牢记住党员的身份,在疫情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宋佳敏老师也参与了连线,并介绍了疫情期间创新创业的开展情况。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疫情发生以来,把科学研究做出实效,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现阶段的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复工复产中,一直是支部党员不断思索的问题。正是这种朝夕不倦、鸡鸣而起的精神,使得同学们颇有所获,也在党日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内容与体会。
据研究生党员汪鑫锴介绍,通过根据质荷比选择性地喷射被捕获的分子而用作质谱仪,能够实现将两个相对电介质基板的半径由毫米级缩小到了微米级,进而达到以更小的尺寸实现现场便捷的方式对新冠病毒进行检测。王佐硕则认为,NO的特异性分子的含量检测,或许能够为新冠肺炎的快速检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刘曼曼发现,流水线细胞阵列的QCA设计具有高密度、高速性的特点,成为最可能取代传统的CMOS技术之一。如果能够将QCA运用到通信设备中,能够有效保证疫情期间的远程医疗、线上会议等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车锦铭参与的极阳科技项目研发了高性能平板型量子点荧光太阳集光器,在企业大规模复工复产的当下,能够帮助光伏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此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信息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也是学院“知行永新 E心向党”思政系列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宁波大学“党建领航工程”之“党建探索项目·一支部一特色”的创建基层组织,电信集电本硕联合支部以“固本强基筑堡垒,本硕连动促融合”为导向,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红专并进,力作先锋,努力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