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8时,迎着盛夏的朝阳,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筑梦洪城 乡约振兴”暑期三下乡团队的师生们驱车前往射洪市东岳镇大垭村探望一位特殊的老人——95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文衍初。此次活动作为本次“筑梦洪城 乡约振兴”暑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慰问走访,更是一场跨越七十年的精神对话。

当志愿者们提着牛奶、水果等慰问品来到小院时,令人动容的一幕正在上演,老人正颤巍巍地取出樟木箱里叠得整整齐齐的50式军装,领口的勋章仍鲜艳如初。他说道:"社会主义接班人来看我,我要穿军装!"在志愿者们以三伏天高温为由的再三劝说下,老人才换上随身文化衫,但坚持佩戴那枚珍贵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同老人胸前的其他几枚勋章共同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围坐在一起,文衍初老人缓缓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讲述起自己从18岁参军到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以及在上甘岭地区的生活经历,几人分食一个馒头、喝鸭绿江的浑浊江水、用苏联的老式步枪,头顶着敌人先进的武装力量奋勇向前。“那会儿条件再苦,也没想过退缩,心里就一个念头:守住阵地,保卫祖国。”老人的话语朴实却有力,志愿者们如临其境,被深深感染,不时为他递上茶水,眼中满是敬佩。
谈及新时代的变化,老人感慨万千:“当年背着炒面行军,现在顿顿有肉;过去写信要等三个月,如今视频电话一拨就通。现在社会多好啊,不愁吃穿,日子安稳,现在还记忆犹新当年打完仗回国那天,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他特别叮嘱在场的青年人:“要能吃苦,咱们这代人的好日子,都是前人用血汗换来的。这种奋斗精神,你们一定要传下去,别忘了‘现在的甜,都是过去的苦熬出来的’。”临别时,老人突然起身敬了个标准军礼,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所有人瞬间红了眼眶。
活动最后,志愿者们与文衍初老兵合影留念,将这份跨越时代的对话定格成珍贵的记忆。通过此次探访,志愿者们不仅近距离触摸了历史,更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的厚重,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传承这份坚守与担当。正如带队老师罗浩所说:"这次探访不是终点,而是传承的开始。我们要让青年懂得,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同样的信仰与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