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 | 以人文教育为理念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

发布时间:2021-01-16 17:07:01


文化为国家和民族振兴提供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育人是培养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在原有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围绕“三全育人”改革路径,挖掘渠道、拓宽思路,结合教育层次、办学特色和文化定位,以人文教育为理念,通过物质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多方面打造特色文化育人氛围,努力构建“大思政”的深层内涵支撑和有效途径载体,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基础的全球治理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以人文教育为理念,凝聚人心,引领青年

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发展动力。2010年以来,英语学院创新性地将英语专业回归其人文学科属性,以人文化的教学为改革与发展理念,提出“英语专业不是学英语的专业,而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人文社科知识,培养人文领域专业人才”的理念,提倡“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化,人文课程技能化”,既夯实学生的语言技能基础,又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健全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人文情怀和思辨能力。学院紧密围绕“人文理念”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以“传承人文传统”、“传递人文情怀”、“传扬人文精神”为思路,以“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方重翻译奖”和“四大系列讲座”、“研究生学术训练营系列讲座”、“人文实验班”系列讲座等为载体,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


二、传承人文传统,培育校园文化精品活动


1. 以“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为载体,

    融汇中外,演绎经典



“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乃至全上海高校的校园文化优质品牌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21年。文化节最初为“莎士比亚戏剧节”,大二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排演莎士比亚经典剧目,从剧本、台词到语音语调,都由专业课教师进行指导。为继续深化以莎翁戏剧表演为形式的活动内涵,深挖莎剧的现实意义,强化第一课堂《莎剧欣赏》、《西方戏剧精华研究》等课程的教学效果,自2015年,该活动由最初单纯的戏剧表演发展为集学术、文艺、寻访、戏剧等多种形式的“莎士比亚英语文化节”系列活动,从筹备到闭幕持续近3个月,贯穿整个春季学期。



系列活动中,英汉双语影视作品配音大赛,鼓励参赛学生对电影文本进行研究与翻译,发挥潜能和创意,展现人文底蕴才华,不仅体现了英语专业人文教改的丰硕成果,也为广大同学搭建了提升翻译能力、展现配音表演功底的有力平台;莎士比亚人文主题系列讲座,如上海戏剧学院刘明厚教授的《莎士比亚及其悲剧》、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的《为什么说莎士比亚是超越时空的巨人》、复旦大学张冲教授的《视觉莎士比亚:经典的改编与改编的经典》等,精彩的内容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带领同学共同感悟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超凡魅力,深入探索莎士比亚描绘的人生地图;“莎士比亚人文主题征文大赛”、英伦足迹寻访、烛光诗会经典诗文诵读赏析、莎士比亚生平及作品大型展览等活动,通过文字、图画、声音展现莎翁文学魅力,带动学生体味人文主义的浪漫情怀;作为整个英语文化节的闭幕式暨戏剧公演,学院师生倾力筹备,全新演绎莎翁经典剧目,通过近3个月的精心排练,在舞台上诠释经典、展现风华,品味英语之魅.


2. 以“方重翻译奖”口笔译大赛为契机,

    见贤思齐,发扬蹈厉


方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乔叟研究专家、翻译家,陶渊明诗文翻译家,中古英语文学专家,比较文学家,英语教育家,曾长期在上外任教,是上外英语学科奠基人。方重先生以其高拔的精神品格、渊博的人文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杰出的翻译成就,成为“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之典范。为纪念方重先生,铭记人文传统,2011年学院汇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团队之合力,设立“方重翻译奖”口译、笔译大赛,打造校园学术文化、人才培养的展示窗口和特色品牌。

“方重翻译奖”口、笔译大赛从启动、投稿、评审到颁奖持续2个多月。每届参与比赛人数百余人,颁奖典礼暨口译决赛吸引全校师生观众超过三百人。笔译比赛形式为:参赛选手根据大赛组委会公布的汉译英、英译汉材料,择一翻译;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专家教授、专业教师组成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口译比赛形式为:【口译初赛】参赛选手对组委会给出的中文、英文选段进行交替传译(统一在同传教室进行听音录音),由英语学院专业教师对录音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入围口译决赛的6名同学。【口译决赛】现场交替传译,由英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6名专业教师组成辩论双方,每方3人,针对辩题,上半场用中文、下半场双方互换立场后用英文进行辩论;遴选出参加口译决赛的6名同学,分别跟随一位老师进行交替传译。口译决赛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嘉宾老师的雄辩滔滔,见证参赛同学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口译才华;每年辩题的设计,注重引领学子进行探索与思辨,深刻认识大学教育及人文精神的本质与内涵。



2019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方重翻译奖”,共收到口译报名30人、笔译作品140份。辩论口译大赛暨颁奖典礼得到高度关注,校长李岩松、六十余名校内外嘉宾莅临现场观赛,三百余名观众一睹口译选手和辩论老师的风采,比赛于影像上外全程直播,现场座无虚席。组委会邀请到前中国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原驻外大使徐亚男女士作为嘉宾评委出席典礼,并点评口译比赛,徐亚男女士从大赛的意义、形式等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方重翻译奖”既是方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也是优秀的校园文化育人实践。



三、传递人文情怀,打造中外人文思想教育主阵地


学院目前已形成以系列学术讲座为主体的人文教育思想阵地,通过每月两至三次的学术人文讲座引领学生思潮,强化外语学习的文化意识与人文情怀,带动学生共同学习领会深邃伟岸的人文思想,打开一个精彩缤纷的人文世界之窗。

“英华人文”系列讲座创立于2010年9月,目前已成功举办讲座135场(截至2020年8月)。旨在通过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等思想领域的系列讲座,引导学生接受人文熏陶,感悟人文魅力,培养人文情怀,树立更高的人生立意,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人文境界,立志成为专业知识结构扎实、人文视野开阔、人文情怀深厚的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如“世界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英国国家认同:历史与现实的考证”、“从形式到主题:英语格律诗欣赏方法谈”、“人文视野中的外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的人文视野”等主题讲座,带给学子从专业知识到人文素养的全面拓宽与提升。



“海外名家”系列讲座于2013年3月创立,目前已成功举办讲座67场(截至2020年8月)。该系列讲座通过邀请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近20所海外高校的知名学者走进上外、走上讲台,带来与国际接轨的文学、艺术、文化、社会学、语言学等专业领域的顶尖课程与思想盛宴,带领上外学子领略当代国际知名学者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与人文情怀,接触各人文领域国际前沿的思想动态,将上外学子真正塑造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一代精英。



“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和“中外人文经典导读”系列讲座均为学院于2015年推出的系列讲座,如“《诗经》导读”、“《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Confucianism: Its Origin, Changes, Challenges and Chances”、“The Flower in the Center” --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e”等,旨在为高端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助力,让外语专业学子能够熟知国粹,在立足于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做到融汇中外,以经典滋润心田,扩大学生人文视野,提升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以系列学术讲座为依托的人文情怀培育,正是为响应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号召,为广大学子深入理解中外文化、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平台。


四、传扬人文精神,追寻文化初心,牢记使命担当



学院注重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传统节庆、重大典礼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提升专业文化氛围,传扬宝贵人文精神,通过师生党支部共建、“红色足迹走访”、“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优秀党员风采展示”、“重阳节茶话会”等方式,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院尤其注重尊老、敬老、爱老、学老的人文传承教育,如在2018、2019、2020年举办重阳节茶话会,二十余位退休教师、现任学院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叙学院发展硕果,老前辈们的卓越成就和优秀品格为青年教师和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学院组织专业教师和在校学生共同组成多支采访团队,对学院老前辈们进行采访和口述记录,形成《文脉守望》专辑,致力于打造充满人文氛围的学习型学院。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为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基础的全球治理人才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