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下午,第二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在Microsoft Teams线上会议平台顺利进行,逾30位师生参与交流。本期沙龙的主讲人是来自班戈大学的博士生刘长菁(Nala),她的汇报主题为“Chinese Avant-garde Fiction in English Translation: Contexts, Paratexts, Texts”。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中国当代文学的翻译问题随之引发热议。借此契机,刘长菁对英语世界学者、批评家与译者对中国先锋文学的关注进行了广泛调研,并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该研究选取了1993年至2003年间英美出版的十部中国先锋小说英译选集作为研究对象,以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与后殖民翻译理论作为理论框架,结合文化与语言学研究方法,分别对中国先锋小说英译的历史语境、副文本与文本进行了详尽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虽然英语世界的编者试图通过中国先锋文学选集建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但西方主导意识形态的介入使得译文文本与副文本呈现出政治化倾向,英译中国先锋小说的文学性由此受损。这一类型作品译本文学性的折损具体体现为译文对原文叙事声音与叙事时间的改动,以及译者出于译文透明性和可读性的考量对原文模糊语义的具体化处理,这些改写最终导致译者处理文本的策略与其原本期望的接受情况之间产生矛盾。
汇报的最后,主讲人还与大家分享了诸多值得进一步挖掘的研究对象与问题,如中国先锋文学在其他语种中的翻译,中国先锋小说代表性作家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经历了怎样的历时性变化,以及西方读者对于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实际阅读体验等等,这些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切入点。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参与聆听的师生与主讲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听众围绕该研究的对象确定、研究方法与理论运用,以及文本分析过程提出了诸多问题,主讲人一一耐心解答,并与沙龙听众分享了开展研究的心得体会与博士论文撰写的经验。莱斯特大学应雁老师、上外英语学院孙会军老师、肖维青老师等也与主讲人展开了互动交流,并对刘长菁的汇报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孙会军老师指出了该研究切入点的新颖之处,并针对主讲人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进一步的完善意见。
刘长菁的研究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翻译选集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诠释了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这一研究不仅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同时为中国文学研究提供了以翻译学研究作为切入点的可能性。下一期翻译研究沙龙将于5月21日举办,上外英语学院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胡桑将为大家带来他的研究汇报:“译者翻译行为的伦理思考——以政治学社科书籍的中译为例”,敬请期待。
主讲人PROFILE
刘长菁(Nala)
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博士生,研究兴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接受、中西方关系、文化形象与文化身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