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魔法空间里那些非魔语言和文化的事儿

发布时间:2021-05-08 15:34:07


2021年4月16日,“魔法空间里那些非魔语言和文化的事儿——悦读《哈利·波特》”主题讲座在图文东厅顺利举办,主讲人许立冰副教授引据中外经典名著,运用巧妙的比喻,诙谐幽默,在场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讲座开篇的时候,许老师指出《哈利·波特》对于英语学习者的特殊意义:七本书的词汇逐本增加,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词汇量的逐步增长。英语词汇知识,也包括对拉丁语、法语等语言的知识,有助于增加第一时间书中人物的了解。此外,《哈利·波特》还包含了丰富的欧洲社会与文化内容,可以自然而然地帮助读者丰富自己的西方文化知识。许老师列举的第一个例子是语言知识如何借助邓布尔多的全名让读者了解这个角色:albus(白色,拉丁语)、percival(骑士)、wulfric(来自北欧的英国同名史诗英雄Beowulf)、Brian(力量、美德,爱尔兰语)。在学习过这个单词,了解它的多层含义后,再阅读时就会产生一定的联想。给语言赋予引申含义这样的文学手法,中国也有,如贾雨村(假语村),甄英莲(真应怜),元迎探惜(原应叹息)。而英语小说家菲尔丁用 Tom Jones来给笔下的主人公命名,表明这是一个普通人。



许老师接着介绍了“模仿”在语言学习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她认为,阅读《哈利·波特》至少应该读两遍,第一遍不要有停顿,把觉得特别好的句子用铅笔做好标记,不用研究语法成分,流畅地读完故事,第二遍可以把优美的描写摘抄下来,查找生词的用法。

在和同学们分享自己进入魔法空间的契机后,许老师具体分析了几个《哈利·波特》原著中的段落,提到英语思维是如何炼成的,思维分为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前者通过背诵获得,而后者则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一看情节曲折,语言出色的长篇小说,其二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电视剧。首推长篇小说,因为电视剧中有很多身体语言,不需要理解就能懂,所以阅读长篇小说最适合进入英语世界。



《哈利·波特》是一本Bildungsroman(成长小说),来自德语,书中以哈利为首的主角都经历了包括苦难,苦恼,怀疑的成长三要素。许老师连用3个提问“Dumbledore 为什么要保护哈利?”“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吗?”“如何辨别Dumbledore的善恶?”在这里重点强调怀疑的重要性。许老师用数学家罗巴切夫和黎曼质疑欧几里德平行公式的事例, 阐明了质疑在西方社会的崇高性,又指出质疑在中国社会的地位还需要不断提高。如源流考,吴虞的《读荀子书后》,鲁迅的《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们受“天地君亲师“传统的影响,不敢去怀疑,不习惯去质疑。许老师鼓励同学们培养自身质疑的能力,在这种愉快的阅读氛围中补上质疑这一课。也补充道,不能为了质疑而质疑,质疑的目的是为了坚定地信任。

最后许老师提出了书中特别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死观。许老师认为死亡在《哈利·波特》里绝不仅仅是一味调料,它是主料,或者说,《哈利·波特》就是一首爱和死亡的协奏曲,魔法只是它的外衣。每一本书末都有与死亡擦身而过的经历。




讲座最后提问环节,同学提出在竞争激烈的时代下,如何克服内卷的问题。许老师联系当下英语专业泛滥的现状,鼓励同学们遵循“君子不争”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许老师的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她在魔法空间里受益匪浅,也给同学们悦读《哈利·波特》提供新的角度,相信大家再一次阅读《哈利·波特》时,会进入语言与文学的魔法世界。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4月16日,“魔法空间里那些非魔语言和文化的事儿——悦读《哈利·波特》”主题讲座在图文东厅顺利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