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口译研究沙龙5月份讲座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2-07-11 20:57:14

5月30日晚,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2年第3期)于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本期沙龙主讲人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高彬教授,逾200位师生参与了本期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紧扣当前新冠疫情社会形势,围绕 “远程口译--中国会议口译新模式”展开,涉及远程口译的发展和特征,探讨了疫情下中国远程口译的现状,分析了译员的应对策略,对新时期口译人才培养有重要借鉴意义。

高彬教授首先简要梳理了同传发展的重要节点,例如1926年日内瓦国际劳工大会、1935年列宁格勒国际生理学大会、1945年纽伦堡审判、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等;并介绍了同传设备的发展历程,包括最初的依靠声音信号传输,到之后有声像上的改进,再到疫情下远程口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教授表示,当前远程口译工作平台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国际市场已有18家主流平台提供线上会议同传功能。高教授也表示,当前网络同传已成为大型会议实施的重要因素,该领域的技术也会不断完善。

谈到对于远程口译的分类和界定,高教授表示传统的分类主要考虑交流媒介和参会方式,也受地区因素和组织机构影响(例如以联合国主导的口译实验研究略区别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导的报告),分类没有完全统一。而当前疫情形式下的远程口译情况更为复杂,需进一步考虑译员是否在会议现场、嘉宾是否线上参会、口译员对于现场景象获得是否受限(看不清)等因素。基于会议场所和介质考量,加上国内外疫情形式不同,高教授在其最新相关研究中对远程口译进行了更具体的分类,如纯线上形式、线上+线下形式、与译员搭档同处/不同处等。

谈及国内远程口译现状,高教授认为呈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动态变化,且对译员沟通协调能力、技术运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相较于线下口译,还面临声音质量差、网络不稳定等技术困难,与搭档配合难度上升、需监测多个屏幕、与相关人员保持沟通等精力干扰因素。另外,国内同传会议软件使用主要为Zoom平台、腾讯会议、Microsoft Teams等,不过前两种使用最广泛的平台尚不满足ISO的远程同传会议标准。结合近况,高教授也提到了居家同传的感受,表示这种方式有一定便利性和着装随意性,但是影响交际效果和搭档配合,还需要克服技术支持的难度,容易导致身心疲惫疲劳(失控感,精神紧张,受字幕评价影响等)。

随后,展望口译未来发展,结合译员和新工作模式的普及,高教授探讨了对人才培养的启示。她表示,根据一项于2022年2-3月进行的研究,90%的受访者认为接下来两年,远程口译是主要增长点之一。因此相关人才培养非常主要,需要综合考虑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平台支持等各方因素。

在最后的答疑环节,高教授与参会师生就远程口译模块和虚拟仿真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互动。

本次口译沙龙讲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与会师生的一致好评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介绍

高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研究所所长,欧盟认证口译员。研究领域为口译理论与翻译教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现兼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委员会委员。已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获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口译研究沙龙5月份讲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