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回顾

发布时间:2022-04-03 12:32:50

2022年3月18日下午,第12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在Microsoft Teams线上会议平台顺利举行,本期云端国际化学术交流活动吸引了来自校内外 40多位师生的热情参与。

本期沙龙中,上外英语学院翻译学方向的博士生徐铫伟围绕其博士论文展开了题为“数字人文视域下《飘》多译本中情感意义的再现”的学术汇报。此研究以Gone with the Wind及其多译本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意义为对象,构建小说类情感词典和数字人文情感意义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不同译者对原作情感元素及意义的再现与重构,探索影响译者情感融入的因素,并总结译者采用的情感翻译策略。

徐铫伟老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引入主题,通过构建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网络等方式,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深刻揭示了该研究的必要性。随后,他界定了该研究所涉基本概念,并基于“评价理论”、“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范式依据”三方面理据,构建了“数字人文视域下小说情感意义分析框架”,继而从“研究目的”、“研究问题”、“《飘》英汉一对九平行语料库的构成”、“研究程序”四方面阐述了研究设计。该设计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研究语料丰富:构建一对多的CQP web平行语料库;2.研究框架新颖:构建数字人文情感意义分析框架,据此探讨原作情感意义在译作中的再现与重构;3.研究工具前沿:运用Sketch Engine、Voyant Tools、MAT等语料库及数字人文工具;Python、R语言等情感数据挖掘技术。

基于数字人文的研究范式、数据挖掘和语料库技术,徐铫伟老师得出以下结论:1.原作和译作在语言风格、情感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各译作在情感类型、情感密度、情感强度、情感倾向、情感流动趋势等方面存在差异;译者可以通过词汇、句法、篇章等手段在译文中再现或重构原文的情感义;各译作的情感词在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再现了原作的情感叙事功能等。2.译者情感融入因素与译者阅历、译者惯习和译者理念有关。译者利用“远读”技术,把握原文的风格和情感资源、情感与情节变化的节奏等;根据数字人文情感分析框架,采用与原文情感契合程度最佳或等效的翻译策略;根据实际语境,发挥母语语言优势,减少情感意义缺值和超值;尽力缩小叙事距离;发挥翻译主体的情感作用等。

徐铫伟老师通过多模态PPT演示方式,慷慨分享了《飘》多译本情感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历时75分钟,理据充分、娓娓道来,拓展了参会师生的思维半径和学术视野。在互动环节,上外英语学院肖维青老师和莱斯特大学应雁老师对本期主讲人的精彩汇报予以高度评价,并提出了发人深思的几点,如通过比较原作-译作情感总量来衡量情感翻译再现度的客观性、语料库词性标注细节方面的问题。与会学生也纷纷就隐性情感表达的标注、博士论文构思与撰写等问题与主讲人进行了探讨交流。徐铫伟老师就这些提问作出了针对性的解释,并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分享了宝贵心得。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师已在博士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数字人文智能分析平台(www.dhshubs.com),助力更多师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

“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是英语学院在地国际化的成功尝试。本期沙龙为丰富外语学人疫情期间的学术生活,首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上外英语学院的人文关怀。整场云端沙龙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顺利举行,为与会师生提供了丰盛的精神食粮。

主讲人简介

徐铫伟,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课程指导专家,持国际译员证、CATTI证书、SDL Trados 高级认证证书等。研究方向:语料库翻译学、数字人文及翻译技术。已开发“DH-Analyzer数字人文智能分析平台”(www.dhshubs.com) ,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目前主要负责上外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基于中国现当代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主持上海优青基金项目“高校外事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翻译实践研究”,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汉英平行语料库项目语料库创建等。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CAT)等技术开展翻译实践近20年,累计翻译量近400万字。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数字人文视域下《飘》多译本中情感意义的再现:第12期“上外-莱斯特翻译研究沙龙”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