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 | 美国研究中心举行“博雅论坛”第四讲

发布时间:2022-05-08 19:02:33

4月16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魏南枝研究员做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博雅论坛”,进行题为“美国身份政治的文化源流”的线上讲座,讲座由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玲教授主持,来自上外及其他院校的180余名师生参与了讲座。

首先,魏老师从公民身份和身份政治理论视角切入,指出对身份认同的渴求受政治操弄后成为政治现象,抽象的公民身份和真实个体之间的差异给身份政治带来极大的操作空间。以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族群对立进而成为当今美国政治斗争的主线。魏老师认为,身份政治“绑架”选举政治,改变了美国两党基本盘,加剧了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两党对对方选民已经失去感召力。

随后,魏老师分析了先后诞生于20世纪美国的“文化大熔炉”理论与“文化沙拉碗”理论。魏老师指出,“文化大熔炉”理论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WASP)文化为核心,而最终未能实现同化其他移民族群的目标,因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精神缺乏足够的包容性,在推行同化过程中存在歧视和排斥。然而,这种同化-排斥的悖论却构成当代美国白人民族主义思潮的文化渊源及其与文化多元主义对立的历史基础。“文化沙拉碗”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亚民族、双重国籍和跨国身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兴起,这一强调不同文化共存的理论应运而生,但与强调“美国性”的传统文化内涵存在实质性冲突。秉持白人新教文化的保守派与信奉多元文化主义的自由派在政治上继而相互竞争、缠斗,美国社会的精神内核变得不确定。

最后,魏老师指出,作为民族国家的美国同作为霸权国家的美国两者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这种矛盾下,多元文化身份政治强调的“族裔平等”、“文化多元”、“自由市场”等掩盖了日益不平等的“资本-劳动”关系。同样,与此相对立的“白人身份政治”也将美国社会制造业衰落与产业空心化背景下劳工阶层所面临经济困境归咎于外来移民所带来的“威胁”。由此,美国两党精英为了巩固统治阶层的利益以及各自的选民基本盘,试图操弄身份政治议题,掩盖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与金融资本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阶级差异与经济不平等的社会结构性矛盾。

在互动环节,魏老师同与会师生围绕美国左、右翼如何炒作身份政治以服务于选举政治、美国白人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政治极化以及多元文化身份政治的发展困境等问题展开讨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和互动为深入解析当今美国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观察视角与交流平台。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美国研究中心举行“博雅论坛”第四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