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英华人文系列第159讲:应用语言学学术研究训练

发布时间:2022-05-08 19:30:40

2022年4月22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茨婷老师为大家带来“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159讲“应用语言学学术研究训练”。该讲座为正在进行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对应用语言学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学科素养提升的建议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得到了校内外师生的一致好评。

应用语言学研究什么?

首先,李老师提到做科研的基本素质是兴趣。研究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个人对选题的兴趣可以支撑研究者持续深入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学术共同体、把握自我提升的资源也相当重要。另外,对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李老师介绍了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use, language teaching这三个方面,并强调了应用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特点和它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之后,李老师对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文章结构以及整体的研究流程做了大致介绍并着重强调了选题这一环节。她说道,我们需要结合现实问题、基于文献推导问题,通过论证研究最终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

如何有效阅读文献?

对于文献综述的知识储备,李老师介绍了三点:主流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话题;同时还强调了阅读经典前沿文献的重要性。在文献阅读方面,她特别介绍了做文献笔记(research matrix)的方法并鼓励大家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

文献综述怎么写?

对于文献综述的写作,李老师就核心概念梳理、理论框架的建构、实证研究的梳理做了阐述并给出了文献综述的逻辑顺序:梳理文献 —— 研究空白 —— 研究问题 —— 研究目标。

之后,李老师还结合自身论文发表经历,强调了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要适恰本研究语境的定义,并建议大家在完成综述段落时多观察已发表文章的综述部分每段落的写法,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选择记录最关键的信息。

随后,李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几款文献阅读软件:Z-library, researcher; 以及笔记软件:one note,Zotero,Citavi,幕布。

如何完成一篇文章?

在详细讲述了文献综述写作方法后,李老师就研究过程中的数据收集给出了宝贵建议。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因为人脉资源缺乏、访谈/问卷制作经验缺乏而遭遇种种困难。对此,李老师给出以下建议:1. 参考已有文献的操作。2. 在初期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避免理想化。3. 若数据来源呈多重性,一定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对于数据分析方法的创新,李老师建议同学通过阅读文献了解分析流程,并通过培训班、youtube、B站等方式自学,甚至也可以寻求跨学科合作。

随后,李老师就整体的论文写作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她建议大家在做文献笔记时就可以开始动笔写作,而后找至少两三人提意见。在拿到审稿人意见后,我们应该认真修改,保证每天的产出,还可以寻找“给力”的合作者帮助我们进步。

新手入门练习的三种写作形式

对于刚入门应用语言学的新手,李老师推荐了三种可以练习的写作形式:book review, critical analysis, research proposal。其中李老师就book review这种形式做了详细讲解:书评不只是简单的summary,更强调的是推介人自己的看法与评价。

讲座最后,李老师为大家送上了真挚的祝福:祝各位科研小伙伴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充满行动力,每天朝气蓬勃地思考、阅读、写作,并从中找到快乐!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英华人文系列第159讲:应用语言学学术研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