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 口译研究沙龙10月份讲座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2-12-01 09:04:35

10月31日晚,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2年第6期)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本期沙龙主讲人为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系翻译硕士科目主任鄢秀博士,近200位师生参与了本期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以“口述影像走进口译课堂”为主题,阐述了研究与实践的探索过程,涉及口述影像的概念和应用、社会意义、目前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在口译课堂增设口述影像模块的教学实践对口述影像的培训和评估标准进行了深入解读。

鄢秀博士首先简要介绍了口述影像。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是将影像资讯转换成口头文字符号的过程,帮助视障者接收视像内容,在影视节目、戏剧表演、博物馆、户外活动、外语教学、无障碍游戏制作等众多领域都有运用。口述影像服务能帮助视障人士获得视觉信息、提升生活质量,还能帮助智力退化者、老年人提高信息的获取度。鄢博士认为,在大学教授口述影像能让学生有机会尽早了解该领域,提高学生对“无障碍(accessibility)”的理解,真正懂得语言服务的社会意义。此外,鄢博士认为口述影像训练也能直接提高学生口译相关的技能,如语言能力、表达能力、把握重点及总结能力等。不过,目前大学开设相关课程的比较少。

随后,结合教学实践,鄢博士分享了在口译课堂中增设口述影像培训模块需要考虑的环节,包括训练选材、质量评估标准和数据分析等。鄢博士表示,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影片,感受视障人士的需求,实际上是“eye-opener”。关于口述影像质量评定,鄢博士邀请了视障朋友参与评估,与团队制定了一套基于用户反馈、考虑口述影像和口译共同特点的评估标准。鄢博士也表示,在确定评估标准的过程中有些现象值得思考,例如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信息准确度”在视障人士看来却没那么重要,一些学生认为很生动形象的比喻、颇有文采的表达,在视障人士听来反而会困扰或不解。关于口述影像模块训练效果,鄢博士表示很多学生给出了正面的评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口译基本技能,还锻炼到了自己的观察力,对讲者情绪的感受会更灵敏等。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参会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鄢博士就口述影像材料难度的控制、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口语教学”的结合、制作口述影像的信息准确度把握等多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口译沙龙着眼于社会需求,具有指导性意义,在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中顺利落幕。

主讲人简介

鄢秀, 德克萨斯大学 (奥斯汀)博士。现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系,翻译硕士科目主任,博士生导师。香港高等教育妇女协会会长。

鄢博士长期致力于翻译、口译、口述影像、语言教学以及经典翻译的研究。鄢博士主持大量研究计划,在多种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著作及译著包括Research on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Training: A collective Volume of Bibliometric Review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ers,《论语英译及诠释》(译著);主编 《再造的镜像:阿瑟∙韦利的中国诗翻译》《文化认同与语言焦虑》,史景迁中国系列英译等。鄢博士为多个出版社及国际期刊担任评审与编辑。2021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大赛银奖。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0月31日晚,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2年第6期)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本期沙龙主讲人为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及语言系翻译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