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 口译研究沙龙11月份讲座顺利进行

发布时间:2023-01-05 15:24:25

11月24日晚,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2年第7期)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本期沙龙主讲人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陈思佳博士,近120位师生参与了本期沙龙活动。

本期沙龙围绕“计算机辅助交替传译模式的构建与验证”展开,涉及技术辅助口译的发展、主要研究方向和未来趋势,并结合研究课题阐释了新型计算机辅助交替传译模式(Computer-assisted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及其效果评估。

陈思佳博士表示,口译技术的研究有三个方向,即技术辅助口译教学、技术辅助口译实践、从技术角度推进机器口译进程。陈博士首先梳理了技术辅助口译教学的发展,包括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口译教学数据库的建立,网络教学应用,以及如今混合虚拟和远程口译教学模式等。谈到口译教学资源库,陈博士介绍了几种专业的口译教学系统,并表示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建设起步比较早,形成了一批优质且完备的系统,而我国目前还处于较为前期的建设阶段,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谈到远程口译,陈博士表示,这种口译模式能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例如为罪犯口译或在战区口译场景下),且研究表明虽然译员更偏向现场口译,但客户一般对远程口译的质量满意度较高,需求呈增长趋势。谈到辅助口译实践的技术,陈博士表示此技术可分两个子类别,即面向场景的技术,指环绕在口译过程外部的技术(同声传译系统和远程口译设备等)和面向过程的技术。

随后,结合研究课题,陈博士分享了为继续深入探索技术与口译交互主题所构建的计算机辅助交替传译模式(CACI)。该模式基于Gile的认知负荷交传模型,与之不同的是,在第一阶段的笔记由重述替代(译员听源语的同时以较为平淡的语调进行复述),第二阶段的笔记“阅读”变成对语音识别文本和机器翻译文本的协同处理后的译语输出。陈博士表示,在交传第一阶段,由于说话速度远高于书写速度,CACI是有可能降低认知负荷的,且源语信息又能近乎完整记录在语音识别文本当中,信息完整度远高于笔记,译员不需要记忆存储大量信息,记忆负荷会下降。但考虑到译员重述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述对语法的要求高于笔记等多方因素,目前尚不能判断CACI的重述负荷是否会高于传统模式中的笔记负荷,也无法确定CACI的听辩和重述之间的协调负荷是否高于传统模式中听辩和笔记之间的协调负荷。随后,陈博士通过具体案例,对该模式做出了进一步阐释,并表示CACI译员须面临的一个挑战是除了母语还需要学习并掌握用二语进行重述。

(CACI模式示意图)

展望未来,陈博士表示,口译技术发展和进步是必然趋势,译员在掌握传统口译技能的同时也应正视挑战,拥抱技术,与时俱进。

在最后的问答环节,参会老师和同学们踊跃提问,陈博士就机器翻译的延迟性、识别/翻译文本换页干扰、CACI模式的技术干扰和重述技巧等多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口译沙龙着眼于社会发展,主题新颖、具有启发性,在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中顺利落幕。

主讲人简介

陈思佳,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荣誉研究员,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语言学博士。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口笔译认知、口笔译技术和视听翻译,重点通过眼动追踪、电子笔和数位板记录、心理测量、有声思维等方法研究口笔译及其认知过程。目前已在Interpreting, The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等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文章,长期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FS)评审人,波兰国家科学中心(NCN)基金评审人,以及SSCI期刊审稿人,主要评审期刊包括Interpreting,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 Perspectives, Linguistica Antverpiensia,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等。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11月24日晚,口译研究沙龙系列讲座(2022年第7期)在腾讯会议平台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