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我院本科生翻译团队在“新时代全国一流翻译专业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7-02 22:10:24

2021年6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陆裕阳、王舒静、赵博禹、张瑞婕、刘彦青、李潇逸组成的翻译团队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新时代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赵璧老师的指导下,六位本科生同学提交的论文在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申报参会的本科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主旨报告的机会,并获得“优秀论文”。

此次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语言与翻译系、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主办,共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54所学校的1500余名老师和同学们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中,来自各高校的学者们进行了精彩的主旨发言,涵盖领域广泛。其中,我院翻译系主任肖维青教授针对翻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话题进行发言。同时,来自其他院校的众多学者,如王克非、柴明熲、吴赟等教授对翻译能力、翻译意义的阐释、译者的多元发展等话题的阐释,让在座师生深受启发。针对相关话题,来自各院校的师生们在会议间隙中进一步交流切磋。



本次会议创造性地设置了本科生发表主旨报告的环节,第一次让本科生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术作品,供在场的专家学者品鉴。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的本科生团队提交了论文《本科生机器翻译使用情况调查及合理性研究研究》,并成功得到了珍贵的4个本科生主旨报告的名额之一。在主旨报告中,赵博禹和李潇逸为大家介绍了团队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意义和后续展望。机器翻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学生培养工具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学科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学生也需要提高阅读外文资讯和文献等的语言输入能力和学术写作等的语言输出能力,这些都使得学生产生对于了解机器翻译技术和掌握其使用方法的需求。该项目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本科阶段学生的机器翻译使用习惯、了解程度与认知态度,在此基础上,以学科为分类准则,对本科生机器翻译使用中的共性和不同学科间的使用特性进行分析,提出翻译专业开设机器翻译课程、本科教学开设机器翻译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学科语料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倡议。最终,团队获评了优秀论文,赵博禹、李潇逸所做的主旨发言也得到了在场师生的认可。


赵博禹、李潇逸代表本科生团队发言


会议现场的其他学生主旨发言也十分严谨且具有创新性,对于参与会议的许多有志于在翻译领域深造的同学深有启发。比如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昌伦越,他的研究对比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英文网页和大英博物馆英文网页,分析三种网页文字模态在信息性级别、图文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三方面的异同。基于多模态语篇翻译的意义建构效果,他对国内博物馆网页英文页面提出了:不可过度依赖文字、施行译前编辑、调整图文地位关系和图文逻辑语义关系与充分利用VR技术的建议。相对于上外学生的实践性报告,更具学术性的研究也给参会的同学们开拓了新的思路。


我院参会同学与我院外教Curtis老师

获奖证书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2021年6月12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本科生组成的翻译团队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新时代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