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 | 文学沙龙·教师著作系列分享(一)

发布时间:2022-01-06 09:25:33

英语学院文学沙龙是一支由学院青年教师自发组成的学术团体。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这里老师们定期举行读书研讨,不定期邀请外校专家学者分享学术成果等,旨在让文学阅读与阐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瞬息万变的当下携同前行。

新一年里,我们推出“文学沙龙·教师著作系列分享":每期专题推介一本英华学者的学术专著或译著,展示前沿成果,共享学术智慧。让我们沐浴英华之光,碰撞思想,对话文学,共创新知。

学者简介

孙胜忠,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作为“高级研究学者”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学。孙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在成长小说研究方面尤为精到,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多部专著、译著及教材。

专著介绍

《西方成长小说史》文本与文论并重,述史与批评兼施,史论结合,辨析了成长小说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素,剖析其哲学渊源。作者首先深入分析了“成长小说”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认为判断一部小说是不是成长小说要从实践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看。成长小说描述的主人公是通过直接的生活经验,获得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其次,为了进一步阐明成长小说与相近体裁的区别,作者辨析了成长小说和“远亲”“近邻”之间的异同,为后文夯实了基础。研究成长小说,不能忽视其内在特征和基本理念,如“成长”“成熟”“天真”“经验”“自我教育”等。其中“自我教育”为核心概念,历经从宗教术语向世俗的人文主义概念的演变,与成长小说体现的对“自由”的追求所交互,强调了主人公精神层面的提高过程。成长小说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一体裁概念的不断延展和超越的历史,作者梳理了从歌德的《学习时代》以来成长小说在德国、英国和美国横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展示英美成长小说对德国经典成长小说的继承与革新。本书对于成长小说本体论的思考极具创新性,作者在历史观照下清晰呈现出成长小说在两个多世纪以来不变的是始终以“认识自我”为主旨,以“自我教育”为核心概念。作者阐明了成长小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价值,认为 “只要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成长小说就不会消亡”。

《西方成长小说史》 作者:孙胜忠

《西方成长小说文本解读》 作者:孙胜忠

《西方成长小说文本解读》为《西方成长小说史》的姐妹篇,基于理论阐述和历史梳理,对成长小说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进行了具体文本分析。小说文本分为“德国篇”“英国篇”“美国篇”三个部分,包括《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旧衣新裁》《简•爱》《小城畸人》等,作者爬梳洗剔各个时期的成长小说佳作,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分析这些文本所关注的特定问题的主要特征,二十余篇批评文章可作为今后成长小说类型研究的经典文学批评范本,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文学沙龙·教师著作系列分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