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经学校常委会专题研究、逐项对标对表、多部门反复研讨,形成校级方案及推进落实工作举措100项任务清单,尤其在事关队伍建设、人员配备、经费条件保障等方面,不折不扣保质保量落实。同时,突出工作重点,下大力气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全力筑牢思政课“战略高地”,推动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强起来。通过“校外人才引一批、校内教师转一批、应届毕业生招一批”,加快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进得顺”。校党委专题研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编制到位、进人政策倾斜。人事部门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进人效率,在进京户口指标分配方面优先思政课教师。二是“转得实”。学校重点从本校择优选拔10余名党政干部、辅导员转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一部分高级职称人员经考核后完全将人事关系转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并按思政课教师标准管理,一部分高级职称党政干部将学术关系转入马克思主义学院,明确思政课教学基本工作量,享受同等学术发展待遇。三是“上得快”。学校给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设置了一年的助课适应期,在此期间不要求有教学工作量,每人配备1名资深指导教师来提升教学能力,可申请累计近10万元的科研业务费和学术著作出版补助费等。积极支持他们校内外挂职锻炼、实践研修、海内外学术交流等。在学校大力支持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100%的新入职者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课题支持(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近60%),在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评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等工作中表现突出,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着力打造课程思政“战略引擎”,推动思政工作体系实起来。学校专门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统筹谋划和组织全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在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起了以“大国钢铁”公开选修课、学科思政讲坛、课堂思政“示范课程”为主的三个层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两院院士师昌绪、徐匡迪、谢建新、毛新平等多位国内外学术泰斗亲自参与授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宝武集团、首钢集团等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分节开展授课,为学生带来了一堂堂学术盛宴,在引领科学研究前沿、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及时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结集出版,在师生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聚力构筑知识分子教书育人“战略支撑”,推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活起来。学校建立并实施了“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的“六位一体”的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育人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层次、协同联动的育人氛围,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努力实现“一降二升三满意”(即降低问题学生比例、提升学业深造率、提升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和家长满意、让导师和学校满意、让社会满意)。截至2019年底,学校已聘任由葛昌纯、蔡美峰、谢建新和张跃四位院士领衔的1360名专任教师组成的本科生导师队伍,覆盖非毕业年级的10638名在校本科生。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以来,学生整体学风状况明显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性显著增强,2019年学生获国家级以上奖项较2018年提升23.06%,近70%的学生认为导师在专业引领、帮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提高思想品德等方面帮助很大。
此外,学校还通过实施教职工“双质提升计划”(能力素质和师德品质),全面提升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实施“共识、融入、协同、评价”四个攻坚行动、“科教协同、管服结合、以文化人、实践立行、关爱学子”五类育人计划,遵循“精实化、精准化、精品化”建设思路,以点带面,由小见大,切实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同时,注重构建“三全育人”评价标准,完善了以育人为导向的“5+1”教师荣誉体系、“知识+能力+道德”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及校、院两级“三全育人”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学校构建“三全育人”长效工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