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高校则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基层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系统的基本细胞,是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学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融合,对于实现党的建设融化于学部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形成运载学部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运载学部致力于构建学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充分调动学部人财物资源,多方位支持首批具备“课程思政”功能的精品专业课课程,促使其形成运载学部“课程思政”工科专业群,实现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为此,运载学部党委积极领导,统筹规划,构建顶层制度,围绕“课程思政”启动主题报告会和研讨会,制定并出台《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课程思政”建设办法》,为学部“课程思政”实践提供有效制度保障。运载学部打破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意识不明确、“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难以掌握的困境,充分调动学部人财物资源,创建3+3+10“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库建设体系,深刻挖掘党史、党的理论、学部史、专业史、典型人物、重大项目、重大团队、国之重器、企业需求、学生思政10个方面的思政元素,打造学部百余项“课程思政”素材库。
搭建示范课程建设平台,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见效
运载学部立足于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支部教师党员的育人功能,开展“课程思政”党建品牌建设,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课程思政”项目立项活动,激发基层党支部的生机活力和思政育人潜能,同时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和丰硕的成果。运载学部党委构建《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方案》,获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支持;构建以党支部为牵引的学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获批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支持。学部王博老师《材料力学》(本科生课程)和刘刚老师《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生课程)2门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全校共3门),学部1门课程(刘刚老师《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强度评估理论与方法》)获评校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示范课项目。
“建设方案”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采取立项形式提升基层党支部教师思政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共有来自10个基层党支部的11门课程获评立项。学部党委专项拨款6.6万元支持基层党支部“课程思政”项目开展和运行,参与立项的各党支部教师全程式、渐进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从历史进程中探析思政元素,从时代楷模中感悟工匠情怀,从课程教学中增强专业自信,从思政培养中传承爱国精神。1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注于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和思政效应,获得可观的阶段性成果,共搜集典型案例150余个,录制思政课程视频40余个,发表课程思政论文4篇。此外,船舶教工第二党支部刘松老师的《船舶噪声》课程荣获“辽宁省一流课程”称号,大连理工大学“校级金牌称号”,继2019年再次获得大连理工大学教学质量优良奖;飞行器结构与材料党支部刘新老师参加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课程思政”骨干教师研修班,并顺利结业。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实现“互联网+思政课程”新征程
运载学部始终冠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将育人成效作为检验“思政+工科专业课程”的真理和标准,建构完善而严谨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目前。运载学部已着手对“思政课程”开展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建立,这不仅为学部首批“课程思政”功能的精品课程提供了结项验收的依据和质量保障,还能够促使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形成闭合环路工作链。
“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是漫长的,运载学部将根植于阶段性成果,打破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将融合思政元素的精品专业课程制作成“慕课”、“网络课堂”等视频形式,形成优质典型教学案例,实现“互联网+课程思政”新模式,并计划下一步在学部范围内外推而广之,形成模范效应。运载学部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新模式的品牌,以“课程思政”建设熔铸学部党建工作,保障学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助于构建学部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育人的新体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