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166讲:小说的准备

发布时间:2023-02-22 14:09:19

2022年12月16日,上外英语学院有幸邀请到知名青年小说家王占黑分享她的写作之旅,通过自身的创作经验解密小说,讲述小说家的成长经历。本次线上分享会由我院文学社社长林屏秀主持,肖一之老师和顾悦老师作为嘉宾出席。本次分享会吸引了超过200余位校内师生,同学们和王老师的讨论空前积极与热烈。本次分享会是基于书面提问和实时互动提问展开的。

分享会开始时,王占黑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她2010年开始读中文系,大学时没考虑过写作,读研时感到没劲、苦闷,所以14年开始写小说,创作《街道江湖》。因为大学所在的杨浦区的工业气息和家乡浙江嘉兴熟悉的生活环境,所以本能地选择熟悉的空间和群体,开始以人物为中心的写作练习。最开始在豆瓣写作,后来作品幸运地得以出版。

回答如何从生活或采访中提炼素材时,王老师说自己所创作的大多数小说都很接近现实生活。她不想用收割生活的方式去创作,因而很少带有目的性地去采访,对陌生人戒备心低,但会避免套话或采访。

回答这几年在创作什么作品时,王老师说,其实近年作品越来越少,但会努力去做一些表达。写完《小花旦》后,她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也给继续创作提供动力,思考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王老师说,疫情以来,我们仿佛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远方的新闻报道和近方发生的事情碾压,外部世界的持续变化会让我们感到很难消化和思考,久而久之,麻木感随之而来。所以,她个人尝试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尝试反刍疫情发生以来某个具体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给自己一个静下来思考、理解和消化的方式。因此,她开始创作一些和疫情相关的文字。有时候她也会迷茫:是不是应该让时间在沉淀一会?“让子弹再飞一会”?但是她还是选择进入这个漩涡中,进行即时的写作。这些文字可能是鲁莽的片面的,但它会帮助我们思考发生的事,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当然她也笑着说,每个作家都有什么也不想写的时候,还是建议大家接受自己,理解不了这个世界就暂时不要理解了。

在回答了一个小时左右的书面提问后,顾悦老师先是对王老师表示了感谢,之后又进行了互动交流。比如顾悦老师问,王老师作为小说家很早就有很多的受众和奖项,是感到舒适还是会感觉暴露在大家的评价中有些不舒服呢?王老师说,获奖对写作本身没有特别直接的影响,还是比较自我,不太会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影响可能会发生在不写小说的时候,王占黑这个名字只和小说有关,和其他的事情撇清,会尽量不看大家的评价以防止受伤。

谈到自己典型的一天(typical day)时,王老师说,辞职后每天都过得很随意,没有固定作息,以前当过三年高中老师,下班后既要写小说,又想看剧、散步、做饭,感觉时间仿佛不太够用。但辞职两年多,大多时间反而不知道在干嘛,没什么计划。目前,她会尝试坚持做一些事,除了吃饭、刷牙等等,每天能坚持的是扫地,最近几个月少许在坚持每天读一些英文诗歌,对诗歌一直很迟钝,又很想接触诗歌,同时学学英语,享受坚持下来的乐趣。同学们在两位老师交流时也十分兴奋,评论区源源不断有同学附和发言。

分享会最后是实时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到对创作初期的作者有什么建议吗?她贴心地建议是先写起来,不要犹豫!写第一篇,再写第二篇,自然而然地,就会写下去。还有同学感觉,“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感受的时代,而不是一个思想的时代”,写感受而不是纵深的思想似乎成为80、90后作家的主要创作形式。针对这个略展锋芒的问题,王老师思索后说,她不能代表其他人,但每个人有自己的“出厂设置”,思想和感情无法从任何维度去比较,文学的组成就是每个人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好了。

最后王老师送给所有对写作有热忱的朋友们一句话:“希望大家能够在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相信无论是正在尝试写作的同学,或者对写作跃跃欲试的同学们,都能在本次分享会上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相关推荐 换一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英华人文系列讲座第166讲:小说的准备